《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31、(点击出现更羸)认识他吗?(板书:更羸)2、在哪儿认识的?(板书:惊弓之鸟)3、知道他的什么事迹?哎,这下更羸可麻烦了。他成了《魏国日报》的头条新闻人物了。请看:魏国日报本报讯昨日一只大雁从我国领土飞过,途中被人用弓箭射下,在场者举报是射箭能手更羸活活射死大雁,动物保护协会准备向更羸讨回公道。(本报将继续跟踪报道)(课件)二、精心品读理解课文1、师:同学们,你们看了这则报道后,想不想帮帮更羸?(学生:好)。现在你们都是更羸的辩护律师,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有力的证据,来帮更羸打赢这场官司。(出示课件:自学提示):我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文中划出有关句子,来证实更羸不是杀雁凶手。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33、交流。师:哪个自然段证明更羸没有用箭,大雁自己掉下来?(学生汇报第5自然段,点击出示第五自然段的课件)课件: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1)证据在哪儿?(修饰:并不取箭)师:更羸没有用箭,那大雁是怎么掉下来?(修饰:嘣)(板书:嘣)(“嘣”是什么声音)(2)师:听到这个“嘣”的一声,大雁是什么反应?(理解两个“直”的意思。)(修饰:直)(板书:直往上飞,直掉下来)(3)这段话该怎么读才能读好。指导读第5自然段。4、更羸为什么不用箭射,大雁却能掉下来?(课件出示)友情提示:读读第9自然段,想一想更羸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是怎样进行推断分析的?(学生自由读第九自然段)5、点击出示第九自然段(1)师:更羸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汇报。)(点击出示修饰部分)(2)师:他是怎样进行推断分析的?(学生汇报)(点击出示修饰部分)结合理解:愈合(伤口长好)孤单失群(本课指受伤的大雁没有同伴,自鸣自飞。师:为什么拼命往高处飞?(生:因为听到弦响)(板书:心里害怕)(3)点击出示练习课件:师:自由读本段,同桌配合,用“因为……所以……”说一说。(4)指名学生汇报,点击出示课件答案(5)师:更羸说的有没有道理?现在让我们学着更羸自信的语气把这段话读一读。(学生齐读)6、师:还有对更羸有利的证据,在魏王身上,因为魏王亲眼目睹了整件事情的经过,而且刚开始他还不相信更羸的话,请大家赶紧找出来,为更羸辩护吧。(学生汇报后,出示魏王说话的课件)师:律师的眼睛果然是雪亮的,找得真准。当时魏王是怎么说的这些话,谁来学学?(学生读,师指导)7、师:老师想让同学们分别当当魏王、更羸,请大家找出他们的对话,小组内试着读一读,演一演。(练习分角色朗读)8、交流读的情况。(1)说说你是怎样演好这两个人物的?(更羸自信魏王怀疑吃惊)(2)派代表分角色演读。9、师:看到更羸的表现,你想对更羸说什么吗?10、如果当时你在场,你有本事也只拉弦就能让这只大雁掉下来吗?(根据生回答,从以下两方面小结。①生:有。师:你很自信,自信是成功的开始。那你知道当时在场的其他人为什么没能做到吗?②生:没有。师:当时在场的其他人也没有办法,知道是为什么吗?)因为哪段告诉我们更羸的本事本来就很大?(学生汇报,点击出示第一段课件)(1)引读第一句话: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课件)(修饰文字:能手有名)理解:能手。(本文指更羸是魏国最擅长射箭的人)(2)还有哪些能手?(画画能手跳舞能手书法能手)这里的手是什么意思?(生:人的意思)(3)师:更羸除了箭法好外,还善于什么?(板书善于观察、分析)12、师:如果在场的人也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有没有办法不用箭把大雁射下来?可是他们毕竟不善于对大雁进行观察和分析,所以他们做不到。三、推理探究理解意义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知道了更羸和大雁之间发生的事了情,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2、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还能帮更羸洗脱罪名,从更羸身上学到了只有善于观察、动脑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希望同学们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那生活中有没有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