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看电视》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张琼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2.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喜爱诗歌。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教学环节:一、猜谜语,谈话导入1.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大家来猜一猜吧。[出示]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又演戏,天天翻花样。(打一家用电器)板书:电视2.谈话: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你们的家人喜欢看什么节目呢?唉,爸爸妈妈爱看这个,爷爷奶奶爱看那个,自己又爱看动画片,可家里只有一台电视,这可怎么办呀?有的家里的小朋友就开始争起来了。可是有个小朋友啊,他家人看电视就很奇妙,我们一起去他家里看看吧!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并把本课的生字圈起来。2.出示注音生字:现在老师把这些生字宝宝都拉出来了,同学们,你们认识他们吗?(1)学生自读(2)加拼音开火车读(3)同学分享识字方法3.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现在老师把这些拼音宝宝的帽子都摘掉了,你还认识它们吗?(1)同桌两个配合检查认字情况。要求一个读,另一个听,并指出错误。(2)让同学起来说自己同桌认字时出现的错误,师生共同纠正并巩固识字。4.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接着,我们来过生字的最后一关,老师在课文里找出这些生字宝宝的好朋友,组成一个词语,请同学们共同读一读吧!三、读文思考,感悟体会(一)快速看课文,标清课文小节。(二)同桌两个共用一本书齐读课文,找出这一家有哪几个人?他们分别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学生汇报的时候,相机板书。(三)学习各小节,体会这一家看电视的奇妙之处。1.学习第一小节。读第一小节,说说知道了什么?师问,“我”家是怎样看电视的呢?为什么“奇妙”呢?2.学习第二小节。爸爸和我喜欢看京剧吗?(不喜欢,从“咿咿呀呀唱个没完没了”“我和爸爸打盹睡觉”可看出,)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感情朗读。爸爸为什么把球赛换成京剧?(因为奶奶喜欢,“奶奶听得入了迷”)爸爸为了让奶奶开心,宁愿不看精彩的球赛,也要把频道换成京剧,从中,你明白了什么?(我和爸爸孝顺奶奶)3.学习第三小节。奶奶听京剧听得入迷,我和爸爸却打盹睡觉,这时候奶奶做了什么事?奶奶换了频道后,我和爸爸高兴吗?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相机指导朗读。)奶奶为什么不看电视,只看我们,还一起拍手欢笑呢?(在奶奶的心里,爸爸的快乐就是她的快乐。)从中,你明白了什么?(奶奶疼爱我和爸爸)4.学习第四小节。爸爸,奶奶,我在看电视,妈妈在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读第四小节。天都黑了,妈妈还在写文稿,你想说什么?你的妈妈平时还为我们做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妈妈日常的辛苦)看着妈妈一脸的疲劳,你觉得妈妈最需要什么?你准备怎么做?课文是怎么写的?快来读读吧!(指导朗读)5.学习第五小节。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秘密,是什么呢?你知道吗?(每个人心里装着的就是爱,对别人的关爱。有了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家庭才会变得温暖。)根据课文内容练习说话因为我和爸爸爱奶奶,所以我们把球赛换成京剧。因为奶奶爱我和爸爸,所以奶奶把京剧换成球赛。因为我们爱妈妈。所以我们不再看球赛,让妈妈听听音乐,看看舞蹈。因为我爱,所以我要。(四)课堂小结多温馨的一家人啊!老师相信有家人的互助互爱,家里一定非常温暖快乐!拓展: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你打算怎么做?板书设计:爸爸和我球赛妈妈听音乐,看舞蹈奶奶京剧教学反思:1.情境引导,帮助孩子体味家庭成员间的关爱《看电视》是一首短小的诗歌,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看电视的感人场面,巧妙地将家庭中的温情与尊老爱幼的好风尚融为一体。奶奶对孙子辈的慈爱是世上最真实最平凡的爱正因为这种慈爱得到的太容易了,所以一年级的小朋友,不能更深刻得感受和体验,教师又不能直截了当得告诉学生,所以我采取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回忆生活的方法,让学生在回忆中,一点一滴体会奶奶的爱。让亲情在回忆里重生。“妈妈在修改最近的文稿”,学生一时无法体味妈妈的疲劳,在这里我引导学生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