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经济学:人的城镇化VIP免费

经济学:人的城镇化_第1页
1/5
经济学:人的城镇化_第2页
2/5
经济学:人的城镇化_第3页
3/5
人的城镇化思政20134302077钱红娟【摘要】本文围绕着城镇化,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带来的问题入手,旗帜鲜明的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人的城镇化”。而要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必须要有中国特色、要确保农民权益、要提高人的素质,给人就业机会。【关键词】人的城镇化问题中国特色农民权益素质城镇化,指我国的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乡镇企业逐渐在空间上聚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工流向了城市,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2012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2.6%,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乡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一、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带来的问题我国的城镇化水平,20世纪末仅为30.9%,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近年来,中国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但是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也带来了一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1.“半城镇化”人口大量存在,城镇化质量并不高。城镇人口中高达三分之一的农村流入人口无法享受城镇户籍待遇;大量新生代农民工不可能返回乡村,城镇内部存在反差巨大的二元结构。2.资源环境约束瓶颈突出,“生态环境危机”空前严峻。快速城镇化造成土地、水资源和能源的高速消耗,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事件频发,并达到历史最严重水平。3.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差距显著。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化发展严重忽视县域、乡村发展和对农业现代化的服务带动4.资源、资本、人才和科技等过度向大城市集中,县和村镇发展严重受阻。特大城市“巨型化”发展,无序蔓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受到种种限制。15.城镇公用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城市病”凸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欠账严重,大城市交通严重恶化,缺乏整体应对措施城镇运行安全隐患日益突出。6.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破坏极为严重,动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牺牲自然和文化资源追逐经济利益;文化审美和价值观扭曲,现代城市文化亟待建立;文化破坏从城市向乡村地区蔓延,仅存的乡土文化遗存岌岌可危。7.城市公共管理水平低下,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不足。一些地方只顾追求企业和房地产发展等经济利益,忽视群众利益;城镇管理水平低下,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科学决策缺失,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明显不足。最后,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观念存在严重偏差。一味追求城镇化速度人为地“推进”城镇化;急功近利,热衷于“造城运动”;推动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单一,盲目攀比,脱离实际。而解决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带来的诸多问题的关键我以为则是推进“人的城镇化”。二、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一)新型城镇化道路要有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要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首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要有中国特色,这样中国人的城镇化才有保障。1.新型城镇化必须做到城乡统筹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既包括一般中小规模城镇的发展,也包括大城市。大城市是结构调整。不过,县和镇人口增加的比例会大大增加。如果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中小城镇的发展就大有机会。只想把农村变成城市不行,还要考虑到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以及粮食安全等。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新型城镇化要就地就近发展当地经济2这种就近就地的城镇化,无论对生态的影响,还是对农田的占用,都是最少的。而且文化相通,语言相近,生活习惯也一样,避免了不同人群之间生活上的矛盾。不能把农民都赶到城里去,造成乡村空心化、乡镇萧条。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些原来非常发达的小市镇,由于农民都到外出打工,致使当地逐渐萧条。3.新型城镇化必须要有适合当地特点的产业进行支撑。比如山东盛产苹果,苹果要放在冷库里面,如果卖不出去就发愁。其实,就应该在当地发展苹果加工产业链,比如生产苹果酱、苹果醋,这样就提高了苹果的附加值和储存条件。中国的特点和外国不一样...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经济学:人的城镇化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