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学习爱不爱学是一个兴趣问题,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教学内容或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并且长久地保持学数学的兴趣呢?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情景引入、诱发兴趣要想把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就要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在每堂课的开始,便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这时要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进行情景式导入,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还处在喜欢听故事的年龄阶段。所以我在每节新课的前面先编个小故事来吸引学生。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学“5的乘法口决”时,编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羊、小猪、小狗、小鹿要过河去找它们的妈妈,条件是必须按各自的号码找到自己的路线,否则就过不了河。谁能帮它们算一算,找一找呢?这时,学生兴高采烈地争着说:“我来帮、我来帮。”我就趁机指几个心情最迫切的学生让他们计算,其余的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口算了起来,几道学过的题他们很快就算出来了,可是有一道是有关5的乘法,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他们不会做。我立刻说,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那么你们想不想学呢?他们高高兴兴地说“想”,于是好的开端就此展开了。二、通过游戏、引发兴趣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是比较强的,我抓住这一特点,常常利用一些游戏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上课时若需要用小棒辅助时,我就说:“现在要请出我们的好朋友小棒来帮帮忙了,看谁能和小棒合作得最好”或者说:“看哪位小朋友摆得最快,我就请他上来当当小老师做给同学们看。”学生立刻满心欢喜的拿出小棒来摆,准备上讲台去当当小老师,威风威风。而对他们来说,这样摆摆之类的事实际上只是玩的一种方式,正符合小学生爱玩的特点,所以凡是游戏性的方式他们都会喜欢。于是,在巩固新知时,我总是采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有时,我设置一些有错误的题目,粘在小动物的身上,然后,我会故作神秘的样子说:“这里的小动物有的生病了,我要找些医生帮它们治病才行。”我再用眼睛左瞧瞧、右瞧瞧的故作在找医生,学生就会很积极地举手,小嘴忙碌地叫着“老师,我来、我来。”那些性急的则恨不得立即冲上来。此时此刻,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此外,我还常常采用小熊寄信、小动物找朋友、青蛙捉害虫等等的游戏方式去巩固新知识。在此类游戏的吸引下,学生总会盼望下一次数学课的来临。这就表明:学生已经开始对数学有兴趣了。三、营造氛围、激发兴趣课堂教学是认知与情感相互统一、相互促进的过程。要想让学生保持兴趣,爱学这一门课,就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因此,教师要尽可能把微笑带进课堂,用和蔼慈祥的目光看着每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其次,教师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允许学生失败。这样,才不至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四、精心设疑、唤起兴趣“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所谓设疑,就是有意识的将“疑”设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矛盾冲突之中,是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从而达到唤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我在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的时候,需要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我就亲切地对学生说:“现在有哪位同学可以帮帮老师把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来呢?”这时,同学们纷纷举手抢着回答。等学生找出条件和问题后,我又说:“四棵玉米上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呢?”学生不作声了。我又反问道:“同学们为什么算不出来呢?因为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条件,要想知道一共有多少棵玉米棒,首先要告诉每棵玉米上有几个玉米棒。”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唤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五、创新方法、维持兴趣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地尝试、操作、观察、想象、质疑等探索活动,从而亲身体验、发现数学问题潜在的神奇奥秘,领略数学美的真谛。因此,我特别注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