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冲刺卷(一)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150分钟,共3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纸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纸一并收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S32Cl35.5Fe56Cu64Zn65Br80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生理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B.肝糖原的合成C.二氧化碳的固定D.氨基酸脱水缩合2.如图表示在某生物内发生的某些代谢过程中的物质变化,A、B、C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过程能产生水B.B过程可以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C.A中产生的O2,参与C的第二阶段D.C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3.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描述解释合理的是:()A.图1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图中含有4条染色体,无染色单体,2个中心体B.图2是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导致C.图3为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图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D.图4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2个四分体。4.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植株,突变性状是由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突变产生的(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一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方案:利用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中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下表:性别野生性状突变性状突变性状/(野生性状+突变性状)雄株M1M2Q雌株N1N2P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和P值分别为1、0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0、1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和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该株突变个体的基因型为XAYa、XaYA或XAYA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和P值分别为1/2、1/25.右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免疫细胞存在两种类型的识别受体B.当兴奋传导至神经末梢时,神经末梢膜外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C.若图中的免疫细胞表示浆细胞,则免疫活性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D.免疫活性物质的释放需要ATP的参与6.右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错误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相对稳定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增长速率最快C.绵羊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是因为环境条件有限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29.(11分)下图表示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Ⅰ、COPⅡ是具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甲与乙之间的运输。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溶酶体起源于乙________(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2)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3)COPⅡ具膜小泡负责从甲________(细胞器名称)向乙运输“货物”。若定位在甲中的某些蛋白质偶然渗入到乙中,则图中的________可以帮助实现这些蛋白质的回收。(4)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该细胞分泌出的蛋白质在人体内被运输到靶细胞时,与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功能。30.(10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实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