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小课题课题名称:动手操作,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题立项号:XKT201330099课题主持人:周晓群动手操作,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五、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之一。经历、体验和探索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过程性目标的三个层次。数学教学过程更应该是充满着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知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尽管如此,我们以往的研究仍停留在零碎、杂乱、毫无章法的阶段,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为了更系统的、更有效地研究如何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实践的能力,我确立《动手操作,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课题,以适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时代发展需要。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动手实践”是儿童非常重要的活动形式,所谓“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获得一定的学习经验,从而学会寻求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领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以此提高学生的素质。二、课题研究的目的1.通过专业学习、实践研究,提升教师的研究意识,学会研究方法,促进自己向研究型教师转变。2.通过教学实践反思,形成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基本策略、方法,改进教师课堂操作活动的组织方式,提高课堂操作活动的实效性。3.通过课堂操作活动的优化,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提高课堂学习水平。三、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研究的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9月——10月),我主要进行了课题申报。首先确立研究对象、收集信息、查阅数学课堂动手操作的相关资料,做好学习笔记,制定研究方案。(一)研究的过程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主要是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对学生进行数学课堂现状的个别访谈及问卷调查,并且进行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开展课题研究并随时做好课题研究的活动记录;进行阶段性总结;运用学到的理论推进、优化实验过程,主要以“一课两上”的方式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撰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等文本资料。(一)研究的过程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5月),我主要对学生进行后期测试并分析相关数据,整理相关的教学设计、反思、案例,完成实践课录像资料和优秀教学课件的整理及刻盘,撰写论文和结题报告,完善了档案袋。(二)研究的方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一)文本成果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随笔课堂教学案例论文发表论文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准备充足的学具是进行动手操作的首要条件◆明确操作的目的,是实现操作活动有效性的基本前提。◆恰当的操作时机是有效操作的关键。◆教师的指导是操作取得实效的保证。◆语言表达能有效巩固动手操作的成果。五、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一)学生方面经过一年的研究,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参与逐渐的变为主动的探究,由原来的不会操作变为现在的掌握方法,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变,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而且学生在主动地参与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学习成绩。五、课题研究的成效分析(二)教师方面课题实施一年来,通过研究,我在教育教学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从过去比较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转变到了对探究过程的重视,同时,我在丰富的实验探索过程中,磨炼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