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考点31.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水运铁路公路航空管道运量大→小运速慢→快运价低→高灵活性差居中最好好最差连续性最差好居中差最好成本投资少投资大、占地广短途高投资大投资大2.交通运输方式的适用范围(1)空运:贵重、急需、数量不大的货物。(2)公路:短途、量小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3)铁路:远程、量大及容易死亡、变质的活物和鲜货。(4)水运: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需的货物。3.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1)货运方式的选择货运要根据货物的性质、数量、运输距离、价格、时间效益等情况,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2)客运方式的选择①客运要快,强调直达性。②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如考虑旅客的任务、时间、距离、价格、目的(如开会、调查、经商、探亲、旅游)及每个人的经济条件等。4.交通运输布局(1)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区位因素选线原则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公路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1背斜部位穿越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频率及其强度,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经济因素,铁路线和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社会因素,巩固国防,通过边疆省区加强民族团结,通过少数民族聚集地促进“老”“少”地区经济发展,通过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集地技术因素,高速铁路和自然条件恶劣地区需要高科技作保障(2)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区位因素港口汽车站航空港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社会经济技术因素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要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机制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选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距离城市较远的地方,总结点睛)在进行交通运输建设区位分析时,要从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潜在需求以及利弊等各方面综合分析,以南昆铁路为例,其区位因素分析思路如下图所示:2考点21.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及其变化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2)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的影响2.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的影响(1)对商业网点的密度影响3(2)对商业网点选址的影响商业网点的分布一般是遵循市场最优原则,分布在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但更多的是遵循交通最优原则,建立在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如下图所示:(3)对商业网点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思维拓展)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因素影响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地表水的分布,导致洪涝灾害;山区不合理的交通线建设,会破坏山区地表状况,导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明显,商品农业一般沿交通线分布;乳畜业、园艺业等产品容易变质,需要及时运输,也要沿交通线分布;自给农业对交通线分布要求较低。交通线的延伸,扩大了商品农业的销售范围对工业的影响交通线对工业的影响最明显。交通运输成本是工业的一项重要支出,因此,工业企业都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