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课词五首第一课时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望江南》、《武陵春》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望江南》、《武陵春》。学习过程导学记录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温庭筠(yún)晚唐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2)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二、读准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斜晖脉脉()白蘋洲()人不寐()右擎苍()锦帽貂裘()鬓微霜()舴艋舟()麾下炙()()三、自学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写写大意(1)《望江南》大意:(2)《武陵春》大意:互动交流1、揣摩《望江南》这首词,体会其写作特色。2、你认为《望江南》中哪些词富有深意,说说你的理解。3、《武陵春》这首词是如何写愁的?“闻说”“也拟”“只恐”三个词说明了什么?4、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交流展示:达标检测:1按课文内容填空(1)《望江南》中表现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武陵春》抒写自己无限的忧伤和悲痛的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武陵春》中叙述词人哀伤原因和哀伤程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一个成语概括“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诗意。________________3、阅读《武陵春》,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上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作者“日晚倦梳头”的原因是什么?(3)由“也拟泛轻舟”可联想到词人《如梦令》中写泛舟的词句是什么?《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么?4、比较《望江南》和《武陵春》,想一想这两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5、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6、阅读《声声慢》,回答文后问题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声声慢》一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怎样的处境与心情?(2)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作者的凄惨心情?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学后反思25课词五首第二课时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家傲》、《江城子》、《破阵子》。学习过程导学记录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苏州吴县人。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这是作者于1074年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