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用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作为一名班主任在面临学生的倾诉时如何才能更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伏尔泰曾经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但是我认为走进学生内心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学会用“爱”用“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这不光有教育理念的问题,也有技术方面的问题。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是一个非常“活”的过程。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情景是千差万别的,因为你不知道学生说出的下一句话是什么,甚至你也不知道你自己说出的下一句话是什么,很多话语是脱口而出的,很可能说出之后,你会后悔不已。对于学生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现成的“药方”,在谈话的过程中需要班主任因势利导,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很多班主任遇到学生的问题时表现出来是一种自然本能的冲动反应,这种自然本能的冲动反应有可能是不科学的反映,甚至无意之间伤害了学生。聆听可以使班主任全面地掌握情况,把握教育的契机。班主任聆听学生的诉说,引导学生讲出心里话,不仅表明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而且还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教师掌握更多的信息,也避免了教条式的、空洞的、无效的说教。聆听,可以缓解学生的紧张情趣,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满足学生宣泄情绪的需要。学生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和困惑,如果把烦恼都积压在心里,就会难以承受,需要找一个宣泄的对象,把不愉快的事情讲出来。因此,学生有时候向老师诉苦,不是想要得到老师的指导和教诲,而只是想发泄不愉快的情绪,讲出来以后,心情就会平静很多,就可以比较客观地对待和处理事情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树立这样的信念: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尊严,都有被尊重和信赖的心理需要。对学生予以信赖,使其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这样,教师的教育才能如春风化雨一般为学生所接受。聆听的首先,需注重营造一种平等、融洽、友爱的氛围。班主任教师要注重自身的表率作用,努力用人格去影响学生,以“爱”去感染和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平等、热情、宽容大度,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动机。我们经常由于教师的职业角色习惯,平常与学生谈话时,容易以居高临下的教导式口吻讲话,带着教师的权威感和优越的批评感来聆听学生的话,甚至以一种“强者”“施舍”的态势面对处于“弱者”的学生。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要有一种平等的反应,要鼓励学生多讲话,多表露,要全神贯注地聆听学生的讲话,如有不明白或矛盾的地方,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话题,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先说出他的想法和感受,在无言中传达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让学生感觉到你愿意听他讲话。这样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看法和处境,同时也会增加学生对班主任教师的好感。班主任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积极的正面的去开导聆听学生。总之,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作为一位专业型的班主任确实需要从心理学的视角细心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就是由于一些特别微小的事情造成的,学生身上无小事,很多时候我们成年人往往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信息,最终导致悲剧性事件的发生其实如何与学生谈话还是一个技术问题,所以班主任要学习一些谈话的技术与聆听的技术,不断提高谈话与倾听能力,才有可能细心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心理学意义的聆听技术,倾听学生说话,以尊重和接纳的态度去对待学生,通过细心聆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势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聆听是一种宽容、尊重,是一种认同、欣赏,它是沟通师生间的思想感情、消除互相之间的隔阂的魔法,而聆听的关键就是要用“爱”用“心”去聆听孩子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