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四种类型:爱心智慧型,爱心操劳型,操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在实小前两年工作中,我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绝对是一个爱心操劳型老师的典型。这种老师的工作往往是高投入、低回报,可歌更可泣,有些悲壮的意味。两年过去了,我在思考以后的工作就这样疲劳地干下去?那种因循守旧老黄牛式的班主任还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吗?反思自己的工作,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技巧也就是智慧。作为小学班主任兼任语文老师的我,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真正体会到:我们要用爱和智慧点亮孩子们的人生,用爱和智慧铸就我们心中的教育之梦。那就从一个爱心智慧型的老师做起。(一)用爱心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升入六年级不久,在第一单元的测验中仅得了五十多分,他接到卷子后随手揉乱了扔到书桌里。这一情景恰巧被我注意到,当时我很生气,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询问原因,他理直气壮地说:“我基础太差,跟不上了!”由于他的语气不好,我把他训斥了一顿,他哭了,哭得很伤心。就在这一瞬间,我感到我面前站着的这个孩子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意识到自己这种冲动的大声斥责可能是徒劳无益的,同时,我内心产生了一种慈爱之心。于是,我让他坐下,说道:“你考不好知道生气,说明你很要强,你还想把语文学好吗?”他点点头。于是我开始指导他如何最快地取得进步,我跟他耐心长谈,告诉他学好语文不是一天的功夫,关键在勤奋积累,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给他留了每天的学习任务,还一再鼓励他。最后,他非常感激地离开了办公室。接下来的几天,我始终注意观察他的听课状态,并以较简单的问题向他提问随之鼓励他,明显的,他已在进步之中了。一天放学后,我走到二楼楼梯口,他主动走向我说:“老师,我现在按照你说的去做,还专门用一本小本子积累了。”我说:“只要你有恒心坚持下去,你一定能行。”看到他这么主动,我也感动着。课间操或阳光体育活动时,我跟他聊天,谈学习的苦与乐,甚至跟他一起打羽毛球。我还经常向他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在一些列的关照中,他也感觉到老师对他的期待。在下次的校月考中,他考了将近七十分,主动找到我说他没考好。我说:“你已经进步很大了,你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后来,在一次测验中,他居然跨到了优秀的行列。我虽然对他的成绩有所怀疑,但并没有直接盘问他。怕伤了他的自尊心。而是从正面得到了他的答案。我说:“这单元考得这么好,怎么学的呢?”他说:“老师,每天我都要求妈妈抽我背书,每天我都坚持积累,读课外书我的字写不好,写得慢,我每天都坚持练。老师,我不想让你失望!”这时,我意识到我的怀疑是多余的,也庆幸自己当时的理智。我与他分享着初次成功的快乐我想,孩子一旦拥有了进取心,他的潜能就是无限的。关键先得用我们的爱心点燃他的智慧。这些进步对一个面临掉队的学生来说,是多么的不易啊!我对他的认真、执着从内心感到高兴,关键的不是他的分数,而是在我为人师的过程中,对我的付出的回报。更使我认识到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我细致耐心的教导和鼓舞,使他从掉队的边缘走向成功;我的几句话,成为他永久的动力。可见,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设法去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会使学生受益终生。有时教师的一句话,会关系到学生的一辈子。由此,我也深深感悟到: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温暖的鼓励。但是,对学生的行为,我们常常是凭自己的感觉去评价,不去体验孩子那一颗颗纯真稚嫩的心,因而有时会曲解他们的言行,使他们受到委屈,而学生由于不被理解也容易失去前进的动力。要解读孩子这本书,需要我们满怀爱心与热情去触摸孩子的心灵,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关爱孩子,尊重孩子,宽容孩子,我们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二)给予学生一点爱,收获的却是一片爱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标也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我在工作中时时、事事做学生的榜样。每接一个新班,我都会告诉学生三句话:每天带着自信来到学校,每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