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指出:国际分工是物质前提……国际协调机制是保障手段。这些均属于技术层面的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条件;而计划经济国家市场化的体制转型,显然归属于制度的层面,是经济全球化真正得以实现的基础性因素,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充分条件。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A.经济全球化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经济全球化带来世界范围内的制度变革C.技术因素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最重要原因D.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转型解析:按材料表述,经济全球化的实现需要国际分工、国际协调机制等必要条件和市场化的体制转型等必要充分条件,故A项正确;材料意思是经济体制的转型是经济全球化实现的基础,故B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技术因素是重要条件但不是最重要原因,最重要原因是体制转型,故C项错误;材料认为部分国家的经济转型有利于经济全球化,D项因果倒置,故D项错误。2.1997年,世界上前100家跨国公司的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1/3,而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贸易额又占世界贸易额的1/3。这反映了(D)A.资本流动起到重要作用B.国家间贫富差距扩大C.跨国公司垄断全球贸易D.世界经济的集中效应解析:材料中所述的两个“1/3”可以说明世界经济存在集中效应,故D项正确。3.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非官方的国际组织。至2003年,论坛拥有1000多个会员,全部是世界知名企业和公司。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许多双边和地区性问题以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安全和社会事件等也成为论坛讨论的内容。世界经济论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A.对全球舆论具有重要影响B.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C.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助推剂D.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解析:材料中“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变化,许多双边和地区性问题以及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军事、安全和社会事件等也成为论坛讨论的内容”表明该论坛讨论的都是全球性热点问题或趋势性问题。世界经济论坛的影响力,首先是其作为一个“世界级”思想交流平台对全球舆论的影响,故A项正确。4.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各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B)1947年关贸总协定建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1995年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1995年奥地利、芬兰和瑞典加入欧盟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反映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B)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解析:“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合乎逻辑,故A项错误;把“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说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在经济方面,故B项正确;全球化的意图是经济上的,无法实现政治全球化,故C项错误;全球化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没有彰显全球化的经济意义,故D项错误。6.下表为1982~2000年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简表。表格反映的实质问题是(D)A.全球经济的普遍繁荣B.资本的国际流动加速C.全球竞争的利益失衡D.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解析:材料“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并购”快速增长不能得出全球经济“普遍”繁荣,故A项错误;“资本的国际流动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