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提升训练六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下面对该诗反映的事件表述正确的是()A.取得了反抗斗争的完全胜利B.清政府积极配合,军民共同抵抗外敌C.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抗侵略的斗争D.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三元里抗英斗争。A“完全胜利”的说法不对,故A不选;B“清政府积极配合”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故B不选;而D与题目无关联。故选C。2.(2017·邢台高一检测)有学者评价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沉重打击了英、俄两个殖民大国的阴谋,遏制了它们掠夺我国西北边疆的野心”。该学者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B.反割台斗争C.左宗棠收复新疆D.义和团运动【解析】选C。三元里人民抗英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仅抗英,与俄国无关,故A错误;反割台斗争的对象是日本,故B错误;材料“英、俄”“西北边疆”反映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史实,故C正确;义和团运动活动区域主要在华北地区,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3.(2017·成都高一检测)1881年,曾纪泽写道:“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文中所提中俄交涉的事件是()A.俄国支持阿古柏侵占新疆B.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C.收回伊犁的外交谈判D.俄国等干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给日本【解析】选C。1865年,阿古柏在俄国支持下侵占新疆;B是在1884年,D是在1895年,这些与题干中“1881年”不符,故A、B、D错误。1881年,中俄签订了《改订条约》等条约,中国收回伊犁,故C正确。【补偿训练】1.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政府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设立新疆行省的时间是()A.1875年B.1885年C.1884年D.1895年【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加强边防的管理,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建行省。故选C。2.左宗棠收复新疆,打击了哪些国家的侵略企图()①英国②日本③美国④俄国⑤法国A.①②B.②③C.①④D.④⑤【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左宗棠收复新疆,打击了英、俄两国侵略新疆的企图。4.(2017·北海高一检测)有人曾赞扬右侧照片中的人物:“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据此判断该人是()A.左宝贵B.邓世昌C.聂士成D.丁汝昌【解析】选B。据材料中“有公足壮海军威”及图片可知反映的是在黄海海战中为国捐躯的英雄人物——邓世昌,故选B。【补偿训练】(2017·重庆高一检测)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A.平壤战役B.威海卫战役C.黄海战役D.淮海战役【解析】选C。材料考查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关知识,在黄海海战中,因“致远”舰中炮,弹药用尽,难以继续战斗,邓世昌决心与战舰同存亡,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故C正确。5.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A.黄海海战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淞沪会战D.枣宜会战【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中日甲午战争后”可以得出不是黄海海战,故A错误;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引发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故B正确;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的日本侵华时期,故C错误;枣宜会战发生在1940年的抗战时期,故D错误。6.央视热播的《台湾1895》为我们再现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可能是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A.邓世昌的部队B.义和团C.刘永福的黑旗军D.李宗仁的部队【解析】选C。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队伍主要有两支:一是徐骧和邱逢甲领导的义军;二是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深化点拨】反割台斗争是一次民众自发反抗列强侵略的斗争,属于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斗争的第一步,体现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7.义和团运动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对义和团政策的变化B.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缺乏认识C.帝国主义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