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三五”2016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班班通环境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说课稿版本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十章题目10.3从数据谈节水(第二课时)教者宋明权职称一级教师说课时间2017.6.12内容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和作用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第三节(第二课时)内容。课题内容是在学生刚学过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对统计知识的延续、拓展和运用,活动的主题是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节水活动,要求学生按老师课前设计的预习导学案以小组合作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统计调查,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用水情况亲身经历调查统计的过程,获取信息。(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3、重点和难点(1)重点:结合自己身边的生活用水情况亲身经历调查统计的过程,借助统计图熟练地进行计算,从而获取信息。(2)难点:列举身边浪费水的现象,提出节水的可行性做法。在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二.学情分析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本班学生是“十三五”2016年度省级立项课题----“班班通”环境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试验班级。2016年10月,从课题刚开始的调查分析、预设策略到第二阶段的研究提高,再到现在,我们课题组在利用班班通转化数学学困生方面取得了一定得成效,本班数学学困生自信心提高了、自主学习的习惯甘肃省“十三五”2016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班班通环境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和能力养成了、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有了,更主要的数学成绩在逐步提高。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仍然采用了激发兴趣法和问题导引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制作微课,为学生学习营造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同时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分层分组安排活动,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两名学困生,让品学兼优的两位学生来担任组长、副组长,成绩在中等以上。活动中,教师利用班班通出示不同层次的问题,组长和副组长每人关照一个学困生,让他们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经历解题过程,让学困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然后把小组讨论得到的结果让这些学困生有条理的说出来或展示出来。三、教学形式和课前准备本节课是在班班通设备教室进行学习。教学形式以现实生活为实际背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课前做好多媒体课件,微课。本班级学生正在进行翻转课堂的实验和探索阶段。根据翻转课堂理念,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拓展提高。提前下发预习导学案,学生在课前收集了家庭生活用水量的发票和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在小组长和数学课代表的的组织下,设计了问卷调查,收集了数据、并整理了数据。进行了有关的计算练习。四、教学过程分析1.学生默读教学目标。2.创设情景,引入新课3.自主练习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在全校360名学生中抽取某班40名学生开展一次统计调查活动。学生在课后根据老师设计的导学案,设计调查问卷—展开调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课堂上让学生把调查的全过程和老师共享,从而让学生准确的掌握调查的步骤,熟悉数据处理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节水意识。4.课堂小结。(1).列举出身边浪费水的现象,提出几种节约用水的可行性做法。(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身边浪费水的现象,并提出节约用水的可行性做法。然后每组派两位同学上来展示讨论结果,形式是:一人说浪费水的现象,一人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