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VIP免费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_第1页
1/10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_第2页
2/10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_第3页
3/10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在制定的总政策的范围内,国家将生产的各项物品的数量,国民收入中有多少用于生产投资,有多少用于日用消费品的生产,所有级别的工人应收入的工资数量,以及各种产品应以何种价格进行交换等所有经济决策都由上级决定。”这种经济情况与下列哪一事件直接相关()A.义务劳动制的实行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C.新经济政策的推行D.苏联模式的确立解析苏联模式在管理体制上以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管理取代市场调节,开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全新的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答案D2.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剥夺年代”是指()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解析根据苏俄(联)自十月革命以来的历史阶段特点可知:十月革命后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应是“凯歌年代”;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经济政策时期应是“退却年代”;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时期(即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应是“剥夺年代”;卫国战争时期应是“战争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改革时期应是“战后年代”。答案D3.“国家半无偿或近乎无偿地占有集体农庄的大量农产品,方法是通过不等价的交换,带有课税性质。”苏联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B.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C.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集体农庄”可判断是苏联模式,为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所需资金而采取掠夺农业的政策,B项正确。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项是新经济政策,故排除A、C两项。该做法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D项。答案B4.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结合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D.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解析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故A项正确。答案A5.20世纪30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苏联政府对发展工业更感兴趣B.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C.苏联农业机械化水平还很落后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解析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后,国家通过种种办法从农民手中拿走粮食,同时粮食收购的价格又远低于成本,征购的数量逐年增加。这种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于是出现题干反映的现象。故选B项。答案B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内容比较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允许本国或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商业取消自由贸易允许自由贸易分配平均主义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苏联的共产主义》(1)根据材料一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指出新经济政策最主要“新”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在经济上的特点,并对其历史影响作出简要评价。(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从苏联历史上这三次经济政策的调整中获得的启示。参考答案(1)“新”表现在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市场发展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2)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评价: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历史 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 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课后篇巩固提升(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一必修2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