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4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了解常见既能溶于酸、又能溶于碱的物质,明确氢氧化铝只能溶于强酸及强碱。【精确解读】1.两性物质:两性物质指即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化合物,如Al2O3、ZnO、Zn(OH)2、Al(OH)3、氨基酸、蛋白质等;2.物质的两性:物质的两性,如强碱弱酸盐(NaHCO3、KHS、Na2HPO4等)弱酸弱碱盐(CH3COONH4、NH4HS)等,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作用,但只能说这种物质的性质有两性,不能将它们称为两性物质,因为这些化合物不是由本身直接电离出的H+和OH-参加反应,并且生成物不全是盐和水.3.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1)Al既能与酸作用,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但不属于两性物质,也不能说它具有两性,因为Al与强碱溶液反应的本质是: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两式相加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由以上反应可知:Al不直接与NaOH溶液反应,Al仍然为金属元素.(2)Al2O3:Al2O3具有两性,是两性氧化物,Al2O3+6HCl=2AlC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3)Al(OH)3Al(OH)3具有两性,是两性物质,可用电离平衡移动的原理来解释:Al(OH)3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如下:AlO2-+H++H2O⇌Al(OH)3⇌Al3++3OH-其电离程度相当微弱,只有加入强酸(或强碱)时,大量的H+(或OH-)才能破坏Al(OH)3的电离平衡,使平衡向右(或左)移动,生成铝盐(或偏铝酸盐),所以Al(OH)3即具有碱性,又具有酸性.当加入弱酸或弱碱时,因H+(或OH-)浓度太小,不能使上述平衡移动,因此Al(OH)3只溶于强酸或强碱,而不溶于弱酸或弱碱(如碳酸、氨水).结论:Al3+只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如AlCl3、Al2(SO4)3溶液均是酸性溶液;铝元素在碱性溶液中能以AlO2-离子大量存在,所以AlO2-与H+、Al3+OH-与不能大量共存,AlO2-与Al3+也不能大量共存,其离子方程式是:Al3++3AlO2-+6H2O=4Al(OH)3↓。【精细剖析】1.突破Al(OH)3沉淀图像三个秘诀(1)明晰横、纵坐标含义,然后通过曲线变化特点分析反应原理。(2)掌握Al3+、Al(OH)3、AlO三者之间的转化比例:(3)明晰Al3+溶液中加碱(OH-)的几种常见变形图像,如:图A中,n(H+)∶n(Al3+)=2∶1。图B中,若已知原溶液中含有Mg2+。则可推出:n(Mg2+)∶n(Al3+)=1∶1。图C中,若已知原溶液中含有H+和Mg2+,则可推导出:n(H+)∶n(Al3+)∶n(Mg2+)=2∶1∶1。【典例剖析】用氧化铝作原料,碳热法冶铝的两步反应为:①2173~2473K时:2Al2O3+9CAl4C3+6CO↑;②温度高于2473K时:Al2O3+Al4C36Al+3C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A12O3属于两性氧化物B.两步反应中CO均是氧化产物C.Al4C3与盐酸反应可生成烃,该烃为乙烯D.生成的铝粉不能在空气中冷却【答案】C【变式训练】Zn(OH)2是两性氢氧化物,和强酸反应时生成Zn2+,跟强碱反应时生成ZnO22-.现有三份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MgCl2、ZnCl2、AlCl3溶液(配制时均加入少量盐酸),现将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入三种溶液中至过量,NaOH溶液的体积x(mL)与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y(mol)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与MgCl2、ZnCl2、AlCl3三种溶液一一对应的正确图象是()A.③②①B.③②④C.③⑤①D.③⑤④【答案】C【解析】向氯化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开始先中和其中的少量盐酸,然后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沉淀也不会溶解,量保持不变,故对应的是图象③,向氯化锌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开始先中和其中的少量盐酸,然后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锌,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沉淀会溶解,依次发生反应ZnCl2+2NaOH=Zn(OH)2↓+2NaCl,Zn(OH)2↓+2NaOH=Na2ZnO2+2H2O,沉淀量达到最大和沉淀完全消失所消耗的氢氧化钠是相等的,故图象⑤是正确的,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开始先中和其中的少量盐酸,然后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铝,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沉淀会溶解,依次发生反应: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沉淀量达到最大和沉淀完全消失所消耗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故图象①是正确的,故答案为C。【实战演练】1.由①CaCO3、②KI、③Al(OH)3、④AgOH(A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