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K-39S-32C1-35.5Fe-56Cu-64备注:本次第5、6、11、12、13为月考4的变式训练一、选择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现象的产生与人为排放的含氮物质无关的是A.闪电B.光化学烟雾C.酸雨D.水体富营养化2、在研究合成氨方法的历史上,不同的研究者曾3次获诺贝尔化学奖。合成氨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是制取硝酸、炸药等的原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2和H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NH3B.NH3和HNO3溶于水后都能导电,故二者都是电解质C.NH3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D.由NH3制HNO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3、下列由相关实验现象所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NH4Cl和NH4HCO3受热都能分解,故可以用加热NH4Cl和NH4HCO3固体的方法制氨气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C.Fe与稀HNO3、称H2SO4反应均有气泡产生,说明Fe与两种酸均发生置换反应D.向溶有NH3的BaCl2济液中通CO2,先产生白色沉淀,继续通入CO2,沉淀溶解4、标准状况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体积比为4:1的2种混合的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1:1:1B.5:4:4C.4:4:5D.5:4:55、某硝酸盐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二氧化氮和氧气,若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8:1,则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是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过量的铁粉与稀硝酸溶液反应:Fe+4H++NO3-==Fe3++NO↑+2H2OB.用稀HNO3溶解FeS固体:FeS+2H+==Fe2++H2S↑C.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Fe(OH)3+3H+==Fe3++3H2OD.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Ba2++2OH-+NH4++HCO3-==BaCO3↓+NH3·H2O+H2O7、实验室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涉及下列装置,其中正确的是A.①是氨气发生装置B.②是氨气吸收装置C.③是氨气发生装置D.④是氨气收集、检验装置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①工厂中可以用铁质容器盛放浓硝酸②实验室里将浓硝酸密封保存在棕色瓶中放于阴凉处③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在试管口能观察红棕色气体④石墨可以经人工转化下变为金刚石,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⑤1.0mol/L的KNO3溶液中可大量存在H+、Fe3+、Br-、SO42-⑥NH4NO3、NO2、Mg3N2都可以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得到A.③④⑤B.④⑤C.④⑤⑥D.④⑥9、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课本实验设计的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下图的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C.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丙烧杯的澄清石灰水没变浑浊D.同质量的甲乙完全反应消耗的同浓度的盐酸体积:甲>乙10、某稀硫酸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200mL,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铜粉,最多能溶解9.6g。向另一份中逐渐加入铁粉,产生气体的量随铁粉质量增加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硝酸只被还原为NO气体)。下列分析或结果错误的是A.原200mL混合酸中NO3-物质的量为0.1molB.OA段产生的是NO,AB段的反应为Fe+2Fe3+==3Fe2+,BC段产生氢气C.第二份溶液中最终溶质为FeSO4D.H2SO4浓度为2.5mol/L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可用稀硝酸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②NO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③在常温下铁与稀硝酸、浓硝酸都能大量产生气体④工业上用N2和H2合成氨与自然界中放电时O2和N2的反应都属于氮的固定⑤2molNa2O2与足量CO2完全反应时转移电子数为4NAA.①③④B.②④C.①④D.②⑤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检验Fe(NO3)2晶体是否氧化变质的方法是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B.K2CO3溶液和NaHSO4溶液不需用其它试剂,仅用试管和胶头滴管即可鉴别C.向盛有某溶液的的试管中加入稀NaOH溶液,试管口处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无变化,证明原溶液中不含NH4+D.因铵盐受热易分解,故铵态氨肥不宜与草木灰等碱性物质混用13、Cu2S与定浓度的HNO3反应,生成Cu(NO3)2、CuSO4、NO2、NO和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