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跟踪检测(五)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VIP免费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跟踪检测(五)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1/4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跟踪检测(五)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2/4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跟踪检测(五)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3/4
课时跟踪检测(五)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1.《庄子》记载,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吕氏春秋》记载,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该段材料不能体现()A.儒墨学术思想具有一定对立性B.儒墨学术思想具有一定相通性C.儒家学术思想在当时的影响力D.墨家学术思想讲求实际的功利解析:选D“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是指儒家墨家各有自己的道理,以自己的是来判定对方的非,又以对方的不对,来证明自己的对,据此可以看出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皆以仁义之术教导于天下”大意是指儒家和墨家的信奉者充满天下,都主张用仁义道德来教导人们,由此可以得出B、C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出D项的意思,所以D项符合题意。2.(2019·浙江余姚4月模拟)某先秦思想家指出:“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B.庄子C.韩非子D.墨子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该思想家指出,现在国和国之间相互进攻,士大夫的封邑之中时常发生篡位事件,人和人之间相互欺骗,君主不给予臣子恩惠,臣子不对君主尽忠,兄弟之间不和睦,这些都是有害于天下的事情。结合所学可知,该思想家认为社会之所以不和谐,是因为大家不知道相“爱”,解决办法就是让大家相“爱”。所以他是提倡“兼爱”的思想家墨子,D项正确;孔子主张仁、礼,与题意不符,A项错误;庄子主张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加强中央集权,与题意不符,C项错误。3.(2019·浙江东阳高三第一次统一检测)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对“陪臣执国命”,曾哀叹“天下无行,多为家臣”,尽管孔子和弟子分别做过齐国、鲁国家臣。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A.主张世卿世禄制度B.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实践与思想相背离D.对政治理想的追求解析:选D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建立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政治秩序,因此材料信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政治理想的追求,故答案为D项;世卿世禄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标准,材料没有反映儒家的这种主张,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儒家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政治主张与实践的关系,排除C项。4.西汉有人向汉武帝建议说:“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据此可知太学()A.为先秦教育史和学术史揭开新的一页B.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儒学的传播与发展C.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D.以培养官僚后备力量为主要办学目的解析:选D题干大意是说太学是培养贤士和教化的重要机构,希望皇帝能够兴太学,设名师,来培养天下的贤士,故选D项;太学是在汉武帝时期才开始被建议兴建的,故A项时间不符合,排除;题干没有提到儒学和其他学派的内容,故B、C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5.(2019·浙江温州2月选考测试)“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上述两种观点反映了()A.孟子与墨子的对立B.老子与韩非子的统一C.朱熹与陆九渊的对立D.陆九渊与王阳明的统一解析:选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盖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反映的是理学的“格物致知”,其代表人是朱熹,“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反映的是心学的“本心体悟”,其代表是陆九渊,故C项正确;孟子主张仁政、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故A项不符合材料信息;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故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故D项错误。6.(2019·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的这一思想中蕴含的道家学说是()A.齐物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浙江专用)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跟踪检测(五)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星河书苑+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历史教学,热爱教育,高度负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