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如图为三元里人民反抗侵略斗争的纪念馆外景。这次斗争反抗的外国侵略者是()A.法国B.英国C.日本D.俄国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三元里斗争发生在鸦片战争时期,侵略者是英国。答案:B2.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天陇新平,不及时规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A.率兵收复新疆B.设置新疆行省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D.建立西安行辕解析:清政府为了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事务,根据左宗棠的建议,设立了新疆行省,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控制。答案:B3.“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A.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解析:义和团运动虽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但其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色彩。答案:C4.1900年6月初,在英国的汉学家道格思爵士认为“每一则来自北京的电报都使这样一种事实更加明显,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北京的电报”所谈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京、津民众排外事件”B.“东方雄狮的觉醒”C.“联军战事行动迟缓”D.“4.5亿两,中国的慷慨”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00年6月初”和电报内容“中国邪恶的渊源是慈禧太后”说明这一时期由于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得到清政府的支持,给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故A项正确。答案:A5.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致远”号撞向敌舰刘永福与台湾军民誓师抗日义和团战士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解析:第一、二幅图片反映中国的军民抗日,第三幅反映了义和团战士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答案:A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一位爱国志士绘制的《时局图》。(见下图)材料二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实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社会面临怎样的状况?这说明了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结果怎样?答案:(1)状况: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说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殖民地。(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选择题1.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记载:“初十日辰刻(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逆夷……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来会者众数万,刀斧犁锄……将夷兵困在垓心矣。”此记载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旅顺大屠杀解析: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1841年三元里抗英群众曾围困英军。B、C、D三项发生在光绪年间。答案:A2.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解析:中国民众救国救民意识没有充分觉醒,符合题干主旨,故选B项。答案:B3.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与现代化进程相悖B.主要由民族矛盾引起C.是维新变法的继续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解析:因仇视新法而排外,这不利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故A项正确。答案:A4.下面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及画面内容说明。这次战争结束后,“大饼”的主人()图中的“大饼”代表着当时任人宰割的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中握有刀具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等待对“大饼”动刀。漫画很好地展现了“大清”那不堪一击、任人宰割的景象。A.“寿终正寝”B.“成为木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