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加9”教学设计十堰市东风小学刘婧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2页例3,完成相应的练习。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9加几的基础进行的,计算方法与9加几相同。学生对“凑十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实现知识的迁移过程。学情分析:通过学习8加9,可以使学生加深对“凑十法”的运用和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发现交换加数位置,和是一样的。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为后续进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基础。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凑十法”计算8加9,并能正确熟练的口算8加几。2.在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用迁移的方法,自主解决8加9的计算方法,并体会算法的多样化。3.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会运用凑十法计算8+9。教学难点:自主探究8加9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多样性。教学准备:多媒体、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迁移引新帮助喜洋洋解决难题。1、听算10+2=10+9=10+6=7+10=3+10=8+10=2、笔算9+5=8+3=你是怎样计算的?【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喜洋洋春游这一情境,使学生产生兴趣,再从学生掌握的10加几就等于十几,渗透转化、迁移的思想,通过复习“凑十法”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喜洋洋和美羊羊拿出准备好的糖果。1、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2、要求“一共有多少颗糖果?”该怎样列式呢?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3、自主学习,探究“8+9”(1)动脑思考想想“8+9”等于多少?试着用小棒代替糖果摆一摆。(2)操作验证同桌交流方法(3)质疑解惑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观察三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喜欢哪种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用小棒代替糖果,培养了学生利用学具帮助学习的意识,更能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对比三种不同的方法,使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4)活学活用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7+6=8+6=9+7=6+7=6+8=7+9=三、巩固拓展,内化提升1、摘苹果,算一算8+38+97+69+59+32、帮小兔,填一填8+()=127-()=29+()=1318-()=103、赏美景,用一用蓝色的花、红色的花、黄色的花各有8、6、7朵。(1)蓝色的花和红色的花一共有多少朵?(2)黄色的花比蓝色的花少几朵?(3)红色的花和黄色的花一共有多少朵?4、分苹果,比一比分苹果游戏。8+48+79+96+75+67+9哪些得数大于14,哪些得数小于14?【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中,利用游戏进行巩固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快的活动中,也可通过这些练习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四、总结评价,完善新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板书设计8加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