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与古诗词融合教学探析目前,国家将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战略性高度,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新课程方案对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语文、美术、音乐等人文类学科进行了价值再认,重新明晰了人文学科在传承和创新中国民族文化中应秉持的态度,对综合实践课和跨学科融合课给予特別关注,要求拿出百分之十的课时开展相关课程。基于核心素养视域,美术中的绘画和语文中的古诗词的共通点是“文化理解”。本文试从“文化理解”的角度,利用二者相融共通处,借画造境、直觉体验,探究融合课教学策略,丰盈情感,抵达内核,让课堂走向真实的开放,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一、小学美术和古诗词融合教学的依据义务教育艺术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信息时代的美术教育是崇尚学科理解、制造与实践的教育。每一个美术老师需要实现美术学科讨论者与学生讨论者两种角色的统一,引导学生用批判性思维和制造性思维看待事物,用真实的情境引领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实现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制造力和表现力,从而有效培育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有: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进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制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可以看出,美术和语文两门人文学科都将“文化理解”作为其学科核心素养。将两门学科对“文化理解”的解读进行融合,生成对“文化理解”的界定: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作品,了解作品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文化作品的内涵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找到二者合理的融通点,在画教与诗教、美术教学与语文教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教育教学而言,就有了更为宽阔的讨论视野和实践路径。二、小学美术和古诗词融合教学策略美术与古诗词融合这一创新性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美术创作,从而有效培育和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形成了以下教学策略:(一)主题式策划,跨学科教学,唤起学生的创作欲望笔者根据美术教材(湘美版)五年级上册《水墨诗心》一课的教学,和古诗词进行融合,将课程内容进行主题式设计,围绕“水墨诗心,美哉!妙哉!”这一主题,发动学生搜集“诗书画印”相关资料,寻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证据;精选古诗词与学生共品读、共体会,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自己“看到”的独特意境,最后用国画的方法,进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