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分子质量H:1C:12N:14O:16P:31S:32Na:23Mg:24Cl:35.5K:39Fe:56Cu:64Zn:65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在标准状况下,将多余的氨气用水吸收,最好选用装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氨气极易溶解于水,用水吸收时要防倒吸,选项C的装置具有防倒吸功能,故答案为C。考点:考查氨气的性质及防倒吸装置。2.某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NO、FeSO4、Fe(NO3)3、H2O、HNO3和Fe2(SO4)3。其中HNO3为反应物,则该反应中的还原剂为()A.NOB.FeSO4C.Fe(NO3)3D.Fe2(SO4)3【答案】B【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名师点晴】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考查,注意从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和物质的性质,HNO3为反应物,具有强氧化性,则NO为生成物,反应中硝酸被还原,为氧化剂,则反应中FeSO4应为还原剂,被氧化生成Fe(NO3)3和Fe2(SO4)3。3.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A.FeOB.FeSO4C.Fe2O3D.Fe3O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假设质量都为mg;A.FeO与硝酸反应被氧化生成Fe3+,则失电子物质的量为m/72mol;B.FeSO4与硝酸反应被氧化生成Fe3+,则失电子物质的量为m/152mol;C.Fe2O3与硝酸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失电子为0;D.Fe3O4中Fe元素的化合价有+2、+3价,与硝酸反应被氧化生成Fe3+,则失电子物质的量为m/232mol,由以上分析可知,失电子最多的是FeO,则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FeO,故选A。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4.有9.7gCu和Zn的合金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还原产物只有NO气体,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将溶液稀释为1L,测得溶液的C(H+)=0.1mol/L,此时溶液中NO3-的浓度为()A.0.3mol/LB.0.4mol/LC.0.5mol/LD.0.6mol/L【答案】B【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名师点晴】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金属提供的电子物质的量,金属完全反应生成Cu(NO3)2、Zn(NO3)2,根据电荷守恒计算二者物质的量之和,根据溶液pH计算剩余硝酸的物质的量,反应后溶液中n(NO-3)=n(HNO3)+2n+2n,据此计算NO-3物质的量浓度。5.如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4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A.挤压装置①的胶头滴管使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②的胶头滴管使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向装置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氯气易溶于有机溶剂四氯化碳中,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故A错误;B.氢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会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瓶中的气体压强不会有明显的变化,故不能形成喷泉,故B正确;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③的a处不断鼓入空气,导致锥形瓶中液体进入烧瓶中,氨气极易溶于水,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故C错误;D.浓氨水和氯化氢气体反应,烧瓶中的气体压强就会减小,故能形成喷泉,故D错误;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考查喷泉实验的原理【名师点晴】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6.把过量铁屑加入氯化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反应结束后,称得固体质量与所加铁屑的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中()A.7:2B.3:2C.2:3D.2:7【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混合物的计算【名师点晴】注意把握铁与氯化铁和氯化铜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根据质量关系结合方程式计算,在氯化铁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分别发生:2Fe3++Fe=3Fe2+,Fe+Cu2+=Fe2++Cu,搅拌使其充分反应,所得固体残渣的质量与原铁粉的质量恰好相等,则消耗的铁的质量应等于生成的铜的质量,以此解答。7.同温同压下,ag甲气体和2ag乙气体所占的体积之比为1:2,根据阿伏加德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