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质检卷十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和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文化、科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语词,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轨(track)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2.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里的“孔子”所处的时期应该是()A.明末清初B.洋务运动时期C.维新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3.(2015浙江湖州高一期末)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著作是()A.《天下郡国利病书》B.《海国图志》C.《孔子改制考》D.《文学革命论》4.近代某学者指出:“天行者倡其化物之机,设为已然之境,物各争存,宜者自立。且由是而立者强,强者昌;不立者弱,弱乃灭亡。”下列属于该学者思想的是()A.“欲自强,必先致富”B.“中体西用”C.“世道必进,后胜于今”D.“科学与人权并重”5.西方某史学家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派别时说:“他们印刷了一系列小册子,重新解释了儒家思想,为帝国体系下发生的巨变进行辩护。”该派别应是()A.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6.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A.强国御辱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科学理性7.以下著作、杂志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8.《新京报》曾发表过题为“《新青年》,一份永远值得纪念的媒体”的评论。这是因为它()①彰显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②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价值观③倡导变法自强④掀起了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2015浙江稽阳联谊学校二模)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面肯定西方文化,在此基础上主张对中国文化结构进行深层次的根本改造。从文明史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A.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B.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兼容C.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D.传统文化与的西方文化的传播10.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义和团运动D.新文化运动11.“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兄弟。”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信息是()A.五四爱国运动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C.毛泽东思想诞生D.中国共产党诞生12.(2015浙江嘉兴高一期末)李大钊介绍马克思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文章是()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3.毛泽东曾说,陈独秀为“思想界的明星”,李大钊是“我真正的老师”。这主要是因为()A.毛泽东曾经就读于陈、李任教的北京大学B.在陈、李影响下,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C.陈、李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发起人和领导者D.陈、李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14.“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15.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