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3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之教学分析灵武市第三中学李志民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安排在第2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之后,是因为两节课之间存在着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关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通过讨论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实实在在,而且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增强了学生的认同感,也辨证地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为了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又安排学生进行了一个探究活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本活动用到的实验器材是:干湿温度表。课前,应安排一些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简要培训——如何使用“干湿温度表”。活动时,由这些学生带领其他学生进行实地测量,并做好数据的记录。然后通过各组实验数据的汇总,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最后通过教材中的“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实验中需注意的一些细节:如必须设立对照组;注意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通过一些事例,能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能力目标: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能够进行科学地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a、认同生物对环境具有不同的影响,意识到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性。b、培养学生注意保护环境,让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重、难点:重点:能举例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难点: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处理技能。课时安排:1课时学具:干湿温度表教学过程:上课之初,对全班同学进行分组。选择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首先对他们进行如何“使用干湿温度表”的培训,再由他们带领本组其他成员进行实地测量,并做好数据的记录。引入新课:由上节课“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引入本节课:“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学习新课:一、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组织学生阅读P28-29的相关资料,讨论:1、影响环境的生物有几种?它们分别对环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2、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要从中国引进蜣螂,她们的国家没有蜣螂吗?为什么不用人工的方法清除牲畜粪便或喷洒灭蝇的杀虫剂?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1组织学生了解:1、空气湿度的含义。2、空气湿度对人类的影响。师生依据P29第2自然段,讨论:探究活动的过程。将学生“早晨”时间段的测量数据填入表格,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看能得出什么结论?时间:2013年10月12日星期六天气:测量地点裸地草地灌木丛早晨中午早晨中午早晨中午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教师指出:我们的探究活动过程还存在不严谨、不科学的地方。组织学生分析教师在灵武选择的3处测量地点所测得的数据,讨论:能得出什么结论?时间:2013年10月9日星期三天气:晴26—6℃北风:4--5级测量地点裸地草地灌木丛早晨中午早晨中午早晨中午第1次651877329050第2次661277369459第3次641277376535平均值651477358348组织学生思考P30的讨论题:1、为什么要选择3种不同的植被环境进行测量?为什么不能在有水源的地2方进行测量?2、在这个测量过程中,哪组数据起对照作用?课后检测:1、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现今,你认为对环境影响最大的生物应该是人类。2、使用干湿表,可以测量空气湿度。3、教室内比教室外的空气要干燥、污浊一些,下面哪些做法有助于改善这种状况?A、下课后休息一下,做一做眼保健操B、打开窗户,通一通风C、教室内的窗台上摆几盆花D、适当地在地下洒一些水E、课后到室外走一走4、当前,银川市的哪些做法与创建宜人、宜居的环境城市无关?A、开挖湖泊,增大湿地面积B、招商引资,提高经济效益C、在市内倡导多种树、养花D、加强垃圾、污水的综合治理课后小结:通过学习,认识到了生物能够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对环境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人类应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尽量不要做破坏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的事,与环境和谐发展,这样才会有我们人类美好的明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