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训练32物质的制备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学生想利用如图装置(烧瓶位置不能移动)收集下列气体:①H2;②Cl2;③CH4;④HCl;⑤NH3;⑥NO;⑦NO2;⑧SO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烧瓶是干燥的,由A进气收集①③⑤B.烧瓶是干燥的,由B进气收集②④⑥⑦⑧C.在烧瓶中充满水,由A进气收集①③⑤⑦D.在烧瓶中充满水,由B进气收集⑥解析:难溶于水的气体均能用排水法收集,易溶于水的气体则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接近的则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分析可得A正确,B、C错误;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该“短进长出”,D错误。答案:A2.为了净化和收集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连接。合理的是()A.a—a′→d—d′→eB.b—b′→d—d′→gC.c—c′→d—d′→gD.d—d′→c—c′→f解析:由盐酸和大理石制得的CO2气体中会含有杂质H2O(g)和HCl,除杂的试剂分别为浓硫酸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应先让气体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HCl,再通过浓硫酸干燥。C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比空气(29)的大,因此收集CO2时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所以装置选择和连接顺序合理的应为C选项。答案:C3.右图是制取气体的一种装置,能用此装置制取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是()A.碱石灰与浓氨水制NH3B.铝片与烧碱溶液制H2C.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制乙炔(C2H2)D.亚硫酸钠固体与75%的硫酸制SO2解析:该装置适用于颗粒较大的固体和液体反应,且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A.NH3极易于水,不符合;B.H2难溶于水,反应物为铝片和烧碱溶液,符合;C.反应时电石为糊状,不符合;D.SO2易溶于水且亚硫酸钠固体颗粒较小,不符合。答案:B4.用下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①中实验②中现象A铁粉与水蒸气加热肥皂水冒泡B加热NH4Cl和Ca(OH)2混合物酚酞溶液变红CNaHCO3固体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石蜡油在碎瓷片上受热分解Br2的CCl4溶液褪色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实验装置的分析,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化学实验的能力。A项,水蒸气受热膨胀也能使肥皂水冒泡,还需用火柴点燃气体,检验产生的气体为H2,才能证明反应发生,错误;B项,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产生的气体溶于水,溶液呈碱性,说明反应产生NH3,正确;C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CO2,正确;Br2的CCl4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受热分解生成了烯烃,正确。答案:A5.下列关于气体制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碳酸钠粉末可以制备CO2B.用铁片和稀H2SO4反应制取H2时,为加快产生H2的速率可改用浓H2SO4C.加热分解NH4HCO3固体,将所得的气体进行适当处理可获得NH3D.用KMnO4固体和用KClO3固体制备O2的装置完全相同解析:选项B,常温下Fe在浓H2SO4中发生钝化,且Fe与浓H2SO4反应不能得到H2。答案:B6.如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选项X收集气体YA碱石灰氯化氢水B碱石灰氨气水C氯化钙二氧化硫氢氧化钠D氯化钙一氧化氮氢氧化钠解析:本题考查气体收集与物质分离,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A项,HCl通过碱石灰时被碱石灰吸收而导致无法收集到HCl,错误;B项,NH3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时需利用向下排空气法,错误;C项,SO2的密度大于空气,可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同时剩余SO2可用NaOH溶液吸收,正确;D项,NO遇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NO2,且NO也不与NaOH溶液反应,可见收集、尾气处理装置均不对,错误。答案:C7.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A.制氧气时,用Na2O2或H2O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B.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C.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D.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解析:本题考查气体的制备、除杂、收集以及尾气处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无论是用过氧化钠还是过氧化氢制氧气,都是固液不加热制备气体,所用装置相同,A项正确;氯气和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会反应,应用饱和氯化钠溶液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B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