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隋唐政治新格局一、隋唐的建立1、隋:建立:581年,杨坚,长安统一:589年,灭陈。大运河的开凿2、唐:建立:618年,李渊,都城长安唐高祖李渊唐太唐太宗宗北:涿郡南:余杭中心:洛阳长度:2000多千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二期,前综括言之,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二期,前期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后期开启赵宋以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如此,关于文,关于政治社会经济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陈寅恪《论韩愈》陈寅恪《论韩愈》《金明馆丛稿初编》《金明馆丛稿初编》承上启下的隋唐政治新格局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表示上下隶属关系表示政令下达程序政事堂审核草诏执行宰相集体议政““中书取旨,门下封驳,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尚书奉而行之”““中书取旨,门下封驳,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尚书奉而行之”内朝内朝门下门下省省中书中书省省尚书省尚书省皇城宫城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与秦汉相比,隋唐中央政权机构的建制有哪些新特点?1、集体宰相制2、分工明确3、互相牵制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政令贯彻效率高避免专权和独裁特点作用影响:①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②加强了皇权,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③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练习与测评1根据隋唐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分析皇权与相权的关系。皇权加强,相权削弱。变化:一是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分夺了原来宰相的权利,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了皇权。二是三省权责分明,各有所司,既可分工合作,使政令更为合理适切,又可互相制衡,防止大臣独断独行。读图学史常科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兴起的一种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分常科和制举两种,常科每年举行,制举则根据需要临时举行。同时,门荫入仕和杂色入流也是唐代重要的入仕途径。科举制科举制中国历代选官制度变化: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德.才)(门第观念)(才学)秦朝世袭制先秦军功授爵制(世袭)(军功)11)积极作用和影响:)积极作用和影响:①①使庶族有了上升渠道,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使庶族有了上升渠道,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②②将选拔人才、官员任用的权力收归中央,门阀势力受将选拔人才、官员任用的权力收归中央,门阀势力受抑制,地方离心因素逐渐消解,加强了中央集权。抑制,地方离心因素逐渐消解,加强了中央集权。③③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科举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④④1717、、1818世纪,科举选官方式西传,成为西方近代文世纪,科举选官方式西传,成为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借鉴。官制度的借鉴。…………————隋唐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隋唐时,是一种优越的选官用人制度。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科举看榜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白衣公卿””,,又曰又曰““一品白衫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唐摭言》卷一《唐摭言》卷一22)消极作用和影响:)消极作用和影响:科举制虽然维护封建统治,但到明清时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使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致力于四书五经,严重束缚了知识分子思想,扼杀其进取精神;科举制下,入仕的“天下俊才”也逐渐蜕化为顺从效忠皇帝的奴才;不讲求经世致用的科举考试也阻碍了科技的进步,使中国近代自然科技人才短缺,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明清时,渐趋没落,严重阻碍了人才的选拔。练习与测评2为什么说科举制的实行是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隋唐科举制的实行相对秦汉以来的察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