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科技与文化艺术第29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训练1.(2015·浙江学考)中国古代某思想家提倡“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该思想家应是()A.韩非子B.老子C.孟子D.庄子答案C2.(2014·浙江会考)有学者在评论战国时期某一学派时指出:他们的主张,由同情心立脚,但绝对不认亲疏远近的分际,所以最主要的精神在兼爱和非攻。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B.庄子C.墨子D.韩非子解析该学派“最主要的精神在兼爱和非攻”可判断是墨家学派,故选C项。答案C3.(2016·义乌高一期末)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节选自中国古代某部典籍中的一句话,其后半句是:“仁在其中矣”。据此判断,这部典籍是()A.《周礼》B.《老子》C.《墨经》D.《论语》解析“仁在其中矣”表明该典籍有关儒家思想。故选D项。答案D4.(2016年3月宁波模拟)“他看到了认识中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可是他要舍弃相对,追求绝对,主张齐一万物,未能准确地解决这个理论问题。”这里的“他”是()A.荀子B.老子C.庄子D.墨子解析从史料中相对性关系及齐一万物等信息可判断该思想家为庄子。故选C项。答案C5.(2016年9月绍兴适应性考试)易中天先生曾对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学派的主张进行了总结概括。下表所列主张,按学派(儒、道、墨、法)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关注社会构造社会理想:平等、互利、兼爱②关注国家创造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③关注人生树立人生追求:真实、自由、宽容④关注文化建立文化基础:仁爱、正义、自强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①是墨家,②是法家,③是道家,④是儒家。答案D6.(2016年9月台州质量评估)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批评先秦某一思想流派“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矣。可以行一时之计,而不可长用也,故曰‘严而少恩’。”司马谈批评的这一流派是()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解析根据材料“一断于法”“严而少恩”等信息可以判断是法家。答案C7.(2016年浙江名校协作体模拟)一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时写道:“……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开启”始于()A.春秋战国B.西汉C.宋代D.明清解析根据题干“开启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以及“为统治找到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可以分析出应该是汉代董仲舒新儒学。答案B8.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下列有关太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培养政治管理人才B.广大中下层人士由此得到入仕机会C.儒学教育实现了官方化D.办学模式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解析汉武帝时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注重乡举里选。中下层人士得到入仕机会是科举制,故选B项。答案B9.(2016年8月温州选考模拟)董仲舒认为“礼”的主要原则是“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据此可知董仲舒()A.与孟子的民本思想有相异之处B.认为礼是学习的最高目标C.认为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D.使儒家思想形成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解析材料强调“以人随君”“屈民而伸君”,与孟子民本思想不同。答案A10.(加试)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命运开始分化:________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________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________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________,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在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在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治国的思想实际上都是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即外儒内法,因此法家思想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而墨家在经历了战国时期的辉煌后,逐渐衰落,故D项正确。答案D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