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与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后作业(六)(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2019·杭州高考模拟卷)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附近各村,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这反映出()A.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B.福州开放后被卷入世界市场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渗透到农村解析:选D。材料中机坊和领取原料完成织品的有织机农民之间的关系就是雇佣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因在福州附近各村,故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渗透到农村,故D项符合。其余三项材料均未提及。2.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A.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B.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解析:选D。根据所学,继昌隆缫丝厂属于民族工业,故A错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为甲午战后至一战前,“短暂春天”为一战期间,均与材料时间“1872年”不符,故B、C错误。3.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这种现象的出现()年份1912191319141915工厂数(家)4646122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说明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改变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结构解析:选B。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原因是外国经济侵略加深,与材料中外资在华企业减少不符,故A项错误;外资企业减少使得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压力减小,能够促进民族工业发展,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有利条件,故B项正确;1912—1915年外资企业减少是因为欧洲列强忙于一战,不是政府政策带来的变化,故C项错误;外资减少只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而不能够改变民族工业结构,故D项错误。4.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创办人,大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基本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这种状况()A.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B.体现了“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C.折射出中国民族工业特殊性D.直接导致了民族工业的长期萧条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民族机器纺织业的创办人基本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说明了中国民族工业的特殊性,C项正确。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并不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A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想出现于19世纪末,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排除B项。民族工业的萧条并不是投资人的身份造成的,排除D项。5.下表所述两个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共同点是()1895—1911年1912—1918年年投资额(万元)8002200年均办厂数(家)1980A.都与政府的政策和“实业救国”思潮有关B.轻工业、重工业均得到较大发展C.企业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D.都为以后革命转型奠定了基础解析:选A。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华民国奖励实业的政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6.下图是近代中国四种经济成分——自然经济、洋务企业、民族企业、外资企业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依次对应的是()A.自然经济民族企业洋务企业外资企业B.自然经济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企业C.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民族企业D.民族企业外资企业洋务企业自然经济解析:选B。依据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图中1代表的是自然经济,2代表的是外资企业,3代表的是洋务企业,4代表的是民族企业,故B项正确。7.“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一担,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一担。”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有()①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②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③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④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C。题干揭示的严重的通货膨胀折射出的应该是国统区的经济恶化,民族工业到了崩溃的边缘,国民党的政权行将瓦解。而④逻辑混乱,物价飞涨并不会推动农业的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