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检测(一)中国政治文明历程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鲁”的是哪一类()A.王室子弟B.功臣C.商代贵族D.诸侯答案A解析周公之子伯禽受封于鲁,伯禽是王族,故A项正确。2.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下列哪一项政治举措对打破贵族专权、推动官僚政治发展产生了直接影响()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刺史制答案C解析官僚制度是制度上的创新。从商鞅变法开始实行的职官任命制和俸禄制,摆脱了宗法制的约束,以军功赐爵否定了世卿世禄制度。随着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据此分析,分封制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宗法制也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郡县制与史实相符,故C项正确;刺史制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3.“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刻石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D.忽必烈一定乾元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六合”、“皇帝”、“一家天下”可知考查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完成统一。4.《中华大帝国史》部分章节:“第七章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第八章皇帝的内阁,以及为获知全国每月发生的事件所下达的敕令……”此记载所属内容指的是中国哪个朝代()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答案D解析据材料“第七章中国的法律规定不准出国打仗,没有皇帝准许国人不得离境,外国人也不得入境……第八章皇帝的内阁,以及为获知全国每月发生的事件所下达的敕令……”可知这个朝代实行“海禁”政策和内阁制,秦朝没有实行“海禁”政策和内阁制,故A项错误;唐朝也没有实行这两项制度,故B项错误;元朝也没有实行这两项制度,故C项错误;明朝实行这两项制度,故D项正确。5.(加试题)下图所示,雍正帝为解决该地区的难题,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设立军机处B.推行密折奏事C.改土归流D.设理藩院答案C解析从示意图可以看出这时雍正帝要解决的问题是边疆少数民族问题,军机处是雍正帝为了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而设立的,故A项错误;推行密折奏事是为了加强皇帝的专制统治而采取的措施,故B项错误;改土归流是雍正帝为了加强对云南、贵州、四川等我国少数民族的管理而采取的措施,故C项正确;理藩院是清朝统治蒙古、回部及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最高权力机构,也负责处理对俄罗斯的外交事务,故D项错误。6.中国人民有着反抗侵略、维护尊严的优良传统。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就爆发在()A.虎门B.广州C.新疆D.台湾答案B解析虎门斗争不是自发的,故A项错误;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故B项正确;收复新疆不是自发的,故C项错误;反割台斗争不是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故D项错误。7.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关键词的外来诱因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抗日战争答案C解析中日甲午战争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各阶层民众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形成了“救国热潮”。8.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没有直接从山海关向北平发动进攻,而是选择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开始攻打北平。这可能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着一定的关系()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答案C解析《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没有涉及山海关,故A项错误;《马关条约》的内容中没有涉及山海关,故B项错误;《辛丑条约》中规定“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故C项正确;《二十一条》的内容中没有涉及山海关,故D项错误。9.下图所示的情况,最早应出现在()A.19世纪4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初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列强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此现象与1901年《辛丑条约》有关,即最早出现于20世纪初,故A、B、C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