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寿光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1.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A.男尊女卑思想B.家族宗法观念C.个人主义心理D.专制王权影响2.《礼记孔子闲居》中,子夏询问孔子怎样才能成为民之父母,孔子说:“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原。”即君主、卿大夫应当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这说明礼乐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强调民本观念B.强化等级秩序C.缓和社会矛盾D.规范统治行为3.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指A.贵族执政B.层级严密C.尊卑有秩D.代远情疏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A.实行郡国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推行郡县制D.制定《秦律》5.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体制。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西汉建立后,刘邦为改变朝仪无度的状况,命儒士叔孙通制定新朝仪。他们都是为了A.突出皇帝的至尊地位B.削弱丞相在百官中的影响C.确立中央政府的权威D.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6.顾炎武认为:“知封建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敝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表明其主张A.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B.应重新恢复分封制C.郡县制避免了分封制的弊端D.反对封建君主专制7.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下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A.以中御外,加强皇权B.参与机要,取代相权C.位高权重,掌控决策D.废除丞相,皇权独揽8.史载“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与此相符的措施是A.建立中朝B.设三省六部C.设三司使D.设立军机处9.理解历史线索与认识历史规律是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展示的内容,空格部分应该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一组排序是①世卿世禄②门阀地位③才能道德④文化文章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②④③10.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A.君主专制的加强B.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C.中央集权的加强D.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11.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12.“洪武皇帝(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A.协理政务B.参与决策C.执行政令D.监察百官13.元朝划分行政区体现了“犬牙交错”的原则,将环境差异大的地区拼成一个又一个的行省。比如设置湖广行省,洞庭湖横亘其间,而且又跨岭南,直到今广西。元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A.扩大统治区域B.加强专制皇权C.促进地方经济D.防止地方割据14.如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时期官员上朝的礼仪,体现着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内阁制度日渐成熟B.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皇帝集中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15.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作战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却受到皇帝、、正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文中的“”应是指A.丞相B.枢密使C.知州D.通判16.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