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湖南衡阳二模)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解析:选C。据题干中明清之际到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由“出现”到“愈演愈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轻利重义思想在发生变化,故选C项;A项中“加速”一词不妥,因为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且“士商相混”现象只是在江南存在,排除A项;明清时期对地方控制加强,排除B项;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2.(2020·湖北黄冈质检)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解析:选C。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贽的主张推动了人们从正统的儒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C项。3.(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由材料中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可知,他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故选C项。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中政府由君、臣构成,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黄宗羲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而非君臣关系,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弊端而非对百姓的教化,D项错误。4.黄宗羲认为要使民富必须“崇本抑末”。所谓“崇本”,即“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所谓“抑末”,即“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这说明他主张()A.格物致知,提倡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C.限制君权,提倡君臣平等D.儒礼民本,反对鬼神享乐解析:选D。“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即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即反对鬼神享乐,故选D项。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并主张“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该思想()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B.提倡良法并追求公平正义C.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D.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解析:选B。材料中黄宗羲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强调法治和公平,故选B项;市民阶层兴起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项;当时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程朱理学,故排除C项;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故排除D项。6.顾炎武认为:“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据此可知他主张()A.知行合一B.经世致用C.回归孔孟D.民贵君轻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可知,顾炎武强调回归圣人(孔孟)的儒学本源,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7.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该思想()A.动摇了儒学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B.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C.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D.发展了传统“民贵君轻”思想解析:选B。题干材料“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体现了地方分治。根据材料“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可知,其思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