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法治:我们的选择第一环节:阅读文章《朝令夕改》战国时期,某诸侯国国军在早朝时听大臣们说,民间有很多人贩卖私盐,时国家税收减少,干扰了经济秩序。国君厉声说道:“从今以后,查明贩卖私盐者,立斩无赦!这就作为国家的一条法令,任何人不得违抗!”当天傍晚,国舅因贩卖私盐被查出,眼看着要治杀头之罪,可国君却免其一死。大臣不解地问:“为什么早上说定死罪,而到了晚上又说无罪了呢?”国君说:“早上我说死罪是法令,晚上我说无罪也是法令,因为我是国君!”既然国君的权利凌驾于国家和法律之上,他可以“一言立法”,也可以“一言废法”,出现这种朝令夕改九不足为怪了。人治与法治的区别:从历史上看,治理国家一般有人治和法治两种方式。人治的表现是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情大于法。在人治社会里,谁的地位高、权力大,谁就说了算。法治的根本特征是,法律是最大的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如何国家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人治和法治的根本区别在于法大于权还是权大于法。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活动二、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人治与法治之间的区别”,填写下表。法治一次相对应的是人治,因此,讲法治首先讲人治,承接上一环节内容。人治法治基础个人专断与独裁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特点特权与不平等有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原则统治阶级有特权能够很好地体现民意,保障社会公平后果不能很好的体现民意、易造成社会的不公平、不平等能很好的体现民意、促进社会的公平和平等的实现案例分析,分析漫画,回答下列问题:(1)、案例分析,分析漫画,回答下列问题:①、经济活动中还存在着哪些与漫画类似的现象?对这类现象,除了要进行舆论监督和道德谴责外,我们还应该依靠什么治理?答: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如:“染色馒头”“瘦肉精”“毒豆芽”等现象。除了舆论和道德谴责外,我们还要依靠法律法规来治理,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加强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等。②、社会生活能离开法律吗?为什么?答;不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保护作用,有利于保障社会生活健康有序的运行。知识点归纳学习: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体系、严密的法律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法治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知识拓展:相关链接“法治与法制的区别”法治与法制的关系。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指法律及相关制度,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而言;法治是法律治理的简称,相对于人治而言。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严格遵守法律,依法办事。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