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3课时)四川省阆中市河溪中学校胡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物进化历程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能力目标:通过对图片观察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发展学生分析资料、交流信息、获取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的进化与环境密切相关,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2.通过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认识,使学生增加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概述共同进化的内涵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难点:共同进化概念的理解;生物进化的历程。资料1:动物学家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奥兰治河两岸的羚羊进行研究时发现,东岸的羚羊群的奔跑速度比西岸的羚羊每分钟竟快13米。为何差距如此之大?经过观察和科学实验,动物学家终于明白,东岸的羚羊之所以强健,是因为它们附近有一个狼群,生存时时处于危险之中。(一)共同进化捕食思考1: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当中怎样的个体才会生存下来?为什么?自然选择能适应环境的,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思考2:捕食者的存在是不是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呢?捕食者所捕食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精明的捕食者”精明的捕食者”策略策略资料2:在自然界,一种植物专门由一种昆虫传粉的情形很常见,昆虫传粉的专门化对植物繁衍后代有什么意义?可以增强植物授粉的概率,这样就不会因为其它植物的花开得繁茂等原因而导致昆虫不来或少来采蜜,以致错过花期。兰花和兰花蛾互相影响,当兰花的花矩变得细长时,只有吸管式的口器长的蛾能吸到花蜜,这些变异不断积累,从而成为今天的这种兰花和兰花蛾。共同进化的含义1: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不同生物之间在进化上密切相关,那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否也有关系呢?地球形成时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但随着光合细菌、蓝藻的出现,使得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提供条件资料资料33::共同进化的含义2: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着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逐步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意义(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进化历程化石了解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思考讨论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哪一类生物?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们生活在什么环境中?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还是动物?为什么?4、同今天你所看到的地球相比,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5、恐龙是什么时候灭绝的?物种灭绝对生物多样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最早的生物化石--古细菌(距今35亿年)1.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的单细胞生物,它们生活在海洋中。2.多细胞生物大约是在寒武纪出现的,它们生活在海洋中。一些海洋植物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主要是蕨类植物。3.最早登陆的生物是植物,否则动物登陆后就会饿死。陆地上还是一片荒芜,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4.寒武纪时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有什么特点?5.恐龙是在中生代后期绝灭的。物种绝灭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复杂的。恐龙的绝灭有利于哺乳动物的繁盛。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1、中性进化理论有人主张,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2、新种交替出现理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三)生物进化理论的不断发展•基础题•1.(1)√;(2)×;(3)×。•2.C。•3.有性生殖的出现,使基因重组得以实现,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因而使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拓展题1.提示:假如那样,生物界纷繁复杂的现象就很难用统一的观点和理论来解释,作为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的进化观点将难以建立,生物学就不可能形成现在这样一个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