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想一想:(1)什么叫自然选择?(2)生存斗争的内容包括哪些,其结果有何意义?(3)为什么个体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是种群?(4)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吗?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却代代相传,因此研究生物进化,仅研究个体是否与环境相适应是不够的,还必须研究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达尔文把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它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①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的斗争、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②生存斗争的结果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整个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不一定。通常情况下,物种的形成需经地理隔离,最后产生生殖隔离。但在特殊情况下,不需地理隔离也能产生生殖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的模型(1)自然选择的对象①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②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③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2)自然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3)自然选择的动力:生存斗争。①类型: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②意义:生存斗争对生物的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能推动生物的进化。③原因:过度繁殖+有限的生活资源。(4)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5)变异不定向但自然选择定向性。3.历史贡献(1)较好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2)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3)使生物学摆脱了神学束缚。4.局限性(1)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接受了拉马克关于器官“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3)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一、主要内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5.生物存在共同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①自然选择的实质:定向改变基因频率。②变异与环境的关系: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例如喷洒杀虫剂只是将抗药性强的个体选择出来,而不是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训练1】►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原理的是()。•A.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C.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着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D.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与达尔文进化论的比较1.共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的多样性、适应性。2.不同点(1)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克服了这个缺点。(2)达尔文的进化论研究生物个体的进化,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则强调群体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从分子水平上阐述,而自然选择学说从性状水平解释进化。(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强调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疑难辨析】1.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区别内容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的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新物种形成,生殖隔离,质变生物进化,基因频率定向改变,量变二者联系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②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2.种群和物种的区别(1)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2)种群是同一种生物、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形成的一个群体。种群“小”,不同种群间有地理隔离;物种“大”,不同物种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