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部分7.化学与环境、材料、信息、能源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光化学烟雾”、“臭氧空洞”的形成都与氮氧化合物有关B.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水C.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光导纤维遇强碱会“断路”D.尽量使用含12C的产品,减少使用含13C或14C的产品符合“促进低碳经济”宗旨8.有关金属的工业制法中正确的是A.钾的沸点比钠低,用钠置换熔融氯化钾中的钾B.电解熔融的MgO来制备金属镁C.用一氧化碳还原铬、锰、钒的氧化物来制备高熔点金属铬、锰和钒D.高炉炼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9.关于某无色溶液所含离子的确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Cl-存在B.加入几滴Fe2(SO4)3溶液,溶液变成紫色,可确定有酚羟基存在C.若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SO42-或Ag+的存在D.若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无味气体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确定一定有CO32-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Fe3O4溶于足量氢碘酸:Fe3O4+8H+==Fe2++2Fe3++4H2OB.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可能发生:4Fe2++4Na2O2+6H2O=4Fe(OH)3↓+8Na+C.向100ml0.5mol/LNaOH溶液中通入672mLCO2(标准状况):3CO2+5OH==2CO‾32+HCO‾3+2H‾2OD.向含1molFeBr2的溶液中通入0.6molCl2:10Fe2++4Br+8Cl‾2=10Fe3++2Br2+16Cl‾11.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图1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NH3B.实验室可以用图2装置制备Fe(OH)2C.用图3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D.用图4装置测量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NO2体积1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33.6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AB.某密闭容器盛0.1molN2和0.3mol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操作10.6NAC.50mL18.4mol·L-1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AD.常温常压下,7.0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碳氢键的数目为NA13.将38.4g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ml2mol/L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含NaNO3和NaNO2的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A.0.4molB.0.6molC.0.8molD.1.0mol26.(15分)聚合氯化铝晶体是介于AlCl3和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其制备原料主要是铝加工行业的废渣--铝灰,它主要含Al2O3、Al,还有SiO2等杂质.聚合氯化铝生产工艺流程如下:(1)操作1的操作是_________;(2)升高pH至4.0~4.5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3)生产过程中可回收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4)为使得到的晶体较纯净,生产过程中使pH升高的c物质可选用______(填编号);a.NaOHb.Alc.氨水d.A12O3e.NaAlO2(5)通过该法得到一种化学式为[Al2(OH)2Cl45H∙2O]10的(M=3200g/mol)聚合氯化铝晶体,为测定产品纯度,进行如下操作:①称取1.600g样品,用适量盐酸溶解后配成100.00mL溶液;②取25.00mL溶液,控制pH=3.5,加入过量0.1mol/L40mLEDTA(Na2H2Y2H∙2O)标准液滴定(Al3++H2Y2=AlY+2H‾‾+),加热煮沸5~10分钟,使Al3+与EDTA结合稳定(EDTA与Al3+结合无色);③待上一步结束后,调节溶液pH至5~6,加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0.1mol/L标准Zn2+溶液滴定多余的EDTA(Zn2++H2Y2=ZnY‾2+2H‾+),消耗标准液20.00mL(已知:二甲酚橙与Zn2+形成的配合物是红紫色的溶液)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产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27.(14分)氯化铜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颜料、木材防腐剂等的化工产品。某研究小组用粗铜(含杂质Fe)按下述流程制备氯化铜晶体(CuCl2·2H2O)。(1)实验室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可将粗铜与Cl2反应转化为固体1(部分仪器和夹持装置已略去)。Cl2至固体完全溶解粗铜固体1加稀盐酸溶液2CuCl2·2H2O固体2调节pH至4~5溶液1加试剂XClO2转化为ClO2‾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仪器B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②实验开始前,需要做的操作是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