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国共的十年对峙综合练习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从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35年止,日本先后发动了一•二八事变和华北事变。据此回答1~4题: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目的是A.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B.变中国为日本的殖民地C.促使蒋介石扩大内战D.摆脱本国经济危机的困扰2.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以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导致蒋介石作出这一决策的根本原因是A.集中力量“围剿”工农红军B.寄希望于国联的合理解决C.中国军事力量的落后D.英美对日本的绥靖政策3.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的目的A.迫使国民政府投降B.迫使国民政府承认日本侵占东北的既成事实C.转移中国和国际社会对东北的视线D.为日本扩大侵略建立基地4.20世纪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标志性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华北事变D.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侵略的步步进逼,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促使中国的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兴起发展。据此回答5~9题:5.1933年11月,在福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反蒋抗日B.逼蒋抗日C.联共抗日D.联蒋抗日6.上海十九路军抗战的政治意义主要表现在A.粉碎了日军占领上海的计划B.使抗日民主运动开始兴起C.迫使蒋介石转变对日态度D.冲破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7.一二•九运动的最大历史作用是A.再次表明了中共抗战的态度B.宣传了中共抗日救国主张C.体现了“八一宣言”精神D.为实现全民族的抗战作了充分的准备8.30年代国民党内部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爱国将领有①蔡廷锴②冯玉祥③吉鸿昌④李济深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9.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最主要的特点是A.涉及东北、华北、福建等地B.参加者有自发的群众,有国民党爱国将领C.抗日与反蒋相结合D.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内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土地革命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据此回答10~12题:10.下列土地政策符合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的是A.“一切私有土地完全归组织或苏维埃国家的劳动平民所公有”B.“没收公有土地或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所有”C.“没收富农土地,归苏维埃国家所有”D.“农民分得土地不得转让买卖”11.中共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最主要的内容是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12.1931年,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中立B.联合C.限制D.保护“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据此回答13~17题:13.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星星之火”开始发展为燎原之势是在A.秋收起义后B.井冈山斗争时期C.1928~1929年D.1930年14.“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最主要原因是A.坚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B.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C.国民党新军阀忙于争夺地盘D.共产党采取游击战15.毛泽东创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中国的国情B.人民群众的支持C.共产国际的指导D.八七会议精神16.下列措施中,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A.开展土地革命B.进行武装斗争C.坚持党的领导D.建立苏维埃政权17.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包括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土地革命③武装斗争④根据地建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中共不断调整对国民党的政策。据此回答18~20题:18.1927~1936年,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依次是①武装反蒋②逼蒋抗日③联蒋抗日④反蒋抗日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19.中共调整对国民党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阶级利益服从民族利益B.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C.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D.民主、团结、进步20.中共对国民党政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A.国内主要矛盾变化B.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C.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需要D.共产国际的指示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三大起义,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据此回答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