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试卷(含解析)1.在研究钠的性质时:将一粒金属钠和一块铜片分别盛在表面皿中,来研究它们在空气中的稳定性。本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①假说法②实验法③分类法④比较法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采取实验法和比较法,故选项C正确。考点:考查实验研究方法等知识。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铜与氯气反应时,剧烈燃烧并产生蓝色的烟B.次氯酸不如次氯酸盐稳定,故通常用次氯酸盐作为漂白剂和消毒剂的主要成分C.生活中常用的“84”消毒液中的有效成分是NaClD.将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气体生成,有红色的铜生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铜在氯气燃烧产生棕黄色的烟,故错误;B、次氯酸不稳定,见光受热易分解,因此漂白剂和消毒剂常用次氯酸盐,故正确;C、“84”消毒液有效成分是NaClO,故错误;D、发生反应是2Na+2H2O=2NaOH+H2↑,Cu2++2OH-=Cu(OH)2↓,现象是有气体生成和蓝色沉淀,故错误。考点: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等知识。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3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B.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C.液态HCl、固体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均不是电解质D.蔗糖、酒精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均不导电,所以它们不是电解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NH3与水反应生成NH3·H2O,NH3·H2O电离成NH4+和OH-,NH4+、OH-不是NH3电离产生,NH3不是电解质,故错误;B、电解质是化合物,铜和石墨是单质,故错误;C、电解质导电条件是水溶液或熔融状态,HCl和NaCl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且导电的离子是由HCl和NaCl电离产生,因此HCl和NaCl属于电解质,故错误;D、蔗糖和酒精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且都属于化合物,因此蔗糖和酒精属于非电解质,故正确。考点:考查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等知识。4.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无色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SO42-、CO32B.无色透明的溶液中:Ca2+、K+、SO42-、NO3-C.含有大量Ba(NO3)2的溶液中:Mg2+、NH4+、SO42-、Cl-D.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中:Na+、K+、OH-、NO3-【答案】A考点:考查离子大量共存等知识。5.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标准状况下,lmolH2O的体积约为22.4LB.常温常压下,17gNH3含氢原子数目为3NaC.1mol/L的CaCl2溶液中含CI-的数目为2NaD.标准状况下,2.24LCl2制成的氯水中含有0.lNa个Cl2分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1mol水的体积不等于22.4L,故错误;B、含有氢原子物质的量为17×3/17mol=3mol,故正确;C、没有指明溶液的体积,故错误;D、Cl2+H2OHCl+HClO,因此Cl2的分子小于1mol,故错误。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等知识。6.某同学在研究新制饱和氯水成份的实验中,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I-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D.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滴加少量氯水,溶液变蓝,说明氯水中含有ClO-【答案】D考点:考查氯水的成分等知识。7.将5.6gCO和0.4gH2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使生成的CO2和水蒸气通过过量的过氧化钠,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变化量是()A.减少了6.0gB.增加了6.0gC.增加了5.2gD.减少了5.2g【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2CO+O2=2CO2,2CO2+2Na2O2=2Na2CO3+O2,可以看作是CO+Na2O2=Na2CO3,2H2+O2=2H2O,2Na2O2+2H2O=4NaOH+O2↑,可以看作是H2+Na2O2=2NaOH,因此固体质量增加量是CO和H2的质量,即6g,故选项B正确。考点:考查过氧化钠的性质等知识。8.在体积相同的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满O2、O3气体,当这两个容器内温度和气体密度相等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气体的压强相等B.O2比O3的质量小C.两种气体的氧原子数目相等D.两种气体的分子数目相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容器体积相同、密度相同,则质量相同,根据阿伏加德罗推论,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