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强化练17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1.年画能够反映一定的时代特征。下图是一幅20世纪50年代的《入社》年画,描绘了农民带着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的情境。它主要反映了()A.封建土地制度的彻底废除B.农民对“大跃进”运动的支持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D.土地改革运动迅速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材料的主旨是《入社》的问题,故A项错误;“大跃进”运动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材料不能反映工农业生产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入社》……描绘了农民带着自家的牛和耕犁入社的情境”,反映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员私有的耕畜、大中型农机按合理价格由社收买,成为集体财产,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农民入社的情景,不符合土地改革的特点,故D项错误。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强调:“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农民的经济是分散的,根据苏联的经验,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细心的工作,才能做到农业社会化。没有农业社会化,就没有全部的巩固的社会主义。”我国农业社会化的实现途径是()A.土地改革B.农业生产合作社C.公私合营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社会化是指将农业私有化转变为农业集体化,故B项正确。1950—1952年土地改革把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私有制,排除A项;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20世纪80年代初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排除D项。3.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解放战争D.三大改造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A、B、C三项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时期的革命,其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D项正确。4.1956年,浙江一些地区曾出现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按产量来计算社员报酬的“包产到户”的做法。这一做法()A.表明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建立B.承认了农民个体的土地所有权C.贯彻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有利于弥补社会主义改造的缺陷答案:D解析:根据时间信息“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人民公社尚未建立,故排除A项。“包产到户”是一种责任制,并不是承认农民土地所有权,故排除B项。此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尚未实施,故排除C项。通过生产责任来刺激农民生产,这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点的弥补,故选D项。5.(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上期末)“河西是个好地方,水库相连像珍珠。千里戈壁变良田,鱼米之乡花果园。石油似海铁成山,地下宝藏数不完,河西英雄志气昂,大搞工业劲冲天。河西英雄千百万,敢想敢说又敢干,天地都在手中掌,亩产定能上五千。”这是某一时期河西地区的口号,该史料()A.真实地反映了河西地区的富饶B.反映人民参与农业合作社的热情C.体现了“大跃进”的“浮夸风”D.体现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河西地处西北干旱区,“水库相连”“亩产定能上五千”等口号明显夸大了河西地区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农民参加合作社,无法反映人民参与农业合作社的热情,故B项错误;根据“水库相连”“石油似海铁成山”“大搞工业”“天地都在手中掌,亩产定能上五千”等可知该口号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浮夸风”,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改革开放,故D项错误。6.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毛泽东曾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个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毛泽东说这话最有可能是在()A.土地改革时期B.“一五”计划期间C.“大跃进”运动时期D.“文化大革命”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土地改革时期,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不是强调粮食和钢铁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没有如此突出钢铁的地位,故B项错误;“一个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