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第二学期广东二师附中中段测试高一级试题历史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全卷二大题3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已的姓名、考试科目、班级和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考号在答题卡相关的区域内涂黑。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的答案符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卷交给监考老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被称为“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A.火耕B.耜耕C.牛耕D.铁犁的运用3.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4.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5.中国古代的官营手工业素来发达,在冶金、制瓷、纺织等行业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官营手工业的产品大多精美,质量也上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匠优秀,积极性高B.生产不计成本C.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产品D.国家权力的支持6.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A.统一货币“半两钱”B.出现纸币“交子”C.废除了“重农抑商”政策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8.《清明上河图》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动画片《麦兜响当当》将其做成了动画,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也特设一幅《清明上河图》以展示宋代都城的街市,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①绘画揭示了宋代城市经济繁荣,政府重视商业发展②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③“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现象发生改变④当时规定如下“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亦同城主之法。”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③④9.古代广州曾开设了市舶使和十三行来管理中国的对外贸易,分别是在()A.汉朝、唐朝B.唐朝、明朝C.唐朝、清朝D.汉朝、清朝10.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的“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A.分封制的瓦解B.封建王权的强化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11.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文教娱乐业12.“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那个地方就只有村落了。徽州人住进来了,他们就开始成立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这个小村落变成了个小市镇。”据此,请判断徽商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应该是在()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13.15世纪末16世纪初所谓“地理大发现”的真实含义是()A.发现了美洲大陆B.开辟了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C.人类首次完成了环球航行D.欧洲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发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地方14.1494年6月7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