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段计算教学之我见主要内容: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特别是低年级计算知识更是枯燥无味,这与低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形成很大的反差,这一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厌烦数学,致使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不能全面发展。而鉴于此,教师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特殊感情,由厌学变乐学,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探索,发展能力。关键词:游戏激趣注重过程合理择优动手操作善用评价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在低年级段对数的运算有如下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计算教学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学生必须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并具有一定的计算速度,学生要在拥有自己的计算方法计算的同时,能够进行算法的优化选择,形成有利于自己计算的特有方法。我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在提高计算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游戏激趣,以全体参与为目的进行计算教学。游戏是成人和儿童都喜欢的一个活动,游戏能调节人的情绪。低年级的孩子在6—9岁这个年龄段,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能长时间集中学习,计算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不少的孩子在学前段,计算能力差,畏难情绪很重。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但游戏的参与面要广,必须是全体学生共同的数学游戏,而不是老师和学生一对一的游戏,或少数几个人在游戏,大多数人在作壁上观。同时,还要注意游戏的数学性,纯娱乐和放松的游戏只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淡化课堂的知识氛围,热闹而毫无用处。因此在设计游戏时必须要考虑:(1)、符合教学要求,有助于解决计算中的难点或提高计算速度。我在教学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数学游戏:小猫钓鱼,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整理加法表,发现运算规律。准备的教具有:鱼(写满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算式)鱼篓(算式得数)小猫头饰、池塘(情境)表格(整理算式)先让孩子们从池塘里把自己算出来的算式(鱼)送到鱼篓里,再让他们分组验证各个鱼篓的鱼是否符合要求。最后把所有的算式根据规律排入表格自己整理出20以内进位加法表,说一说自己发现的规律,整节课,孩子们是学习的主角,他们兴高采烈得参与游戏,参与学习,在游戏中积极地进行计算,不自觉地进行整理,非常有兴趣地交流计算规律,轻松愉快地完成了本来枯燥的计算整理复习。(2)、游戏程序简单,易学易懂,便于大家参与。在所设计的游戏中参与面和游戏的可行性是设计的重要指针,以保证把有限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发挥实效。(3)、游戏后的总结要渗透计算方法或寻找计算规律。许多热热闹闹的游戏过后。下课铃一响,孩子们一哄而散。这是不完整的数学游戏,一个完整而有实际效果的数学游戏,必须有一个总结提升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可以老师或同伴间的交流,体验成功、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更能在同伴的叙述中找到快捷的计算方法,发现许多自己忽略的计算规律。从而大幅度的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这个过程必须要一个适于倾听的安静的环境和一颗从游戏中抽离回来的求知、平和的心。在这个看不到表面热闹的环节中,每个孩子都要有一个高速运转的大脑。梳理自己的思路,畅谈自己的发现。在这个环节中有时需要口头交流,有时可以动笔整理,动静皆宜,但不能由老师包办代替,学生机械的记忆或背诵所谓的定理、运算规律等。二、新老并用,重过程也重结果。许多接受过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