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综合素质业务考试之师德修养复习提示:“师德”是个热门话题,教师应该关注,使您关注师德;正真提高您的师德修养,纸笔考试远远不够;而应是每个教师毕生的修炼……道德层面的东西没有艰深的理论,要说有理论,大家都懂。说得好、考得好,不如做得好。因此,再三思考,我想在四个方面提醒老师们看完指定的那本书,尤其注意运用书本知识分析教学实践中的案例。一、基本概念、常识的识记及基本价值判断(题型含填空、选择、判断)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最早颁发的时间是(1991)年。2、对于教师职业道德,我国当前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要求,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3、良好的师德,核心就是三个方面的要求,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4、何为“言传身教”:就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身高尚的道德素养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美化学生的心灵,造就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P8)5、“万世师表”指的是(孔子)6、教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7、“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的意思是管教又管道(√)8、“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9、“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说的,其要义是(为人师表)10、(优良的师德)就是活生生的教科书。11、(师德)总是处于当时社会道德的最高水准上,(公德)是做人的基础。12、(道德)在社会秩序维持中起主导作用。(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命令,道德是主体的自我立法。13、教师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14、(职业性和生命性)的统一,是教师职业的根本特点,也是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起点。15、(叶澜)教授说:“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完善的职业”16、没有(爱)就没有教育。17、(师爱)是师德修养的灵魂,但(爱)是手段不是目的。18、师爱的特点具有:(广泛性)、(无私性)、(教育性)。19、师爱的表现是:(对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尊重)、(对学生的信任)、(对学生寄予的希望上)。20、师爱的作用:(师之为师的根本)、(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师生共同追求进步的动力、教育发展的助推器。21、(课堂教学),即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途径。22、德国心理学家端林曾把教师分为六种类型。(偏于宗教意识型、偏于艺术意识型、偏于理论意识型、偏于社会意识型、偏于经济意识型、偏于政治意识型。)(P110—111)。23、课堂的六个显著特点是:(多面性)、(共时性)、(不可预料性)、(直接性)公开性、历史性。24、(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职业道德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是实现教师职业责任的保证。25、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要经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完整过程。26、宽容包括三层含义:(灵活)、(体察)、(无偏见)。27、(乐业)是一种积极的职业态度、是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