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小学生的身体成长发育也越来越早,从而与异性交往中出现早恋现象也越来越多。针对这个现象,我提出以下几点我建议:一方面学校开设并真正实施心里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循序渐进,设置分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各个地方的中小学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加快建立心理辅导室,把学生请进辅导室开展心理援助的过程中,老师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要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保护学生隐私。其中,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要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到了初中阶段,要帮助学生认识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积极与老师及父母沟通,把握和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到了高中阶段,应该正确对待和异性到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自然交往。另一方面中高年级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中,做到以下几小点;1行为举止自然,大方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过分夸张,也不闪烁其辞;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体现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像建立同性关系那样建立异性关系,同学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不自然。2.适度交往。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倒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地萌动情爱,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当然,要做到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有时也并不容易,建议你只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3.真实坦诚。这是指异性交往的态度问题,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4.留有余地。虽然是结交知心朋友,但是异性交往中,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比如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等。特别是在与某位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