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还保留着天皇?日本是实行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但还保留着君主制的痕迹──天皇。天皇是日本的国家元首,但根据日本宪法的规定,天皇只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一般认为,日本天皇始于645年的大化革新。那时,天皇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权威而存在,以天皇为中心的旧贵族联合组成了朝廷,统治着全国。到了12世纪的“镰仓时代”,由于封建割据,诸侯混战,国家权力落到了军政府武士阶层手中。1868年,日本发生了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明治维新,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取消了武士特权,建立起新兴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并继续实行天皇制度。《明治宪法》规定:“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对外代表国家,对内总揽立法、行政、司法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与权力。但是,在天皇身边,有两个政治顾问集团,即枢密院和元老院,“两院”实际上左右着国家最高方针的制定,天皇更多的是起“精神支柱”的作用。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投降时,提出保留天皇制度,为的是继续保留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单独占领日本的美国当局,为了更好地控制日本,保持局势稳定,也不想即刻废黜天皇。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说过:“天皇胜过20个机械化师团的战斗力。”这清清楚楚地表明了美国的意图。但是,美国不愿让天皇制度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在美国当局影响下拟定的日本新宪法规定:天皇不再拥有政治上的一切权力,只从事一些形式上、礼仪上的国事活动。例如:根据国会的提名任命内阁总理大臣;根据内阁的建议颁布宪法修正案、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解散国会;接受外国大使及公使,等等。因此,天皇对日本政治的影响已微乎其微。天皇一家原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大财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皇室拥有的财产相当于当时三菱、三井两大财阀财产总和的3.5倍,占有的土地相当于日本所有大农业资本家占有土地总和的4倍。日本新宪法规定:皇室财产统属国家所有,皇室及皇族费用列入国家预算,经国会批准后拨给;皇室重大问题由以总理大臣为议长的“皇室会议”决定。但在实际上,国家拨给皇室的费用浩大,天皇及皇族仍然过着豪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