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三国鼎立教学设计VIP免费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1页
1/6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2页
2/6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三国鼎立教学设计_第3页
3/6
《三国鼎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第一课。本课主要介绍了国家从分裂到局部统一的过渡时期的历史,上承汉文化下启西晋统一全国。另外,本课教材中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足,因此,我利用多媒体直观呈现历史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较为单一和片面。由于影视剧的影响,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有着不同程度的了解,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能够把课外的已有的历史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结合起来。本课教学比较容易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能力目标:通过对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促进了局部范围内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四.授课过程导入:同学们,我国古代有一种器皿称之为“鼎”,一般说来“鼎”有三足。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三国分立的局面,被形象的称为“三国鼎立”。你知道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吗?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8课,三国鼎立。本节课我们主要讲三个内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PPT展示:一张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1)官渡之战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大家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方有两大势力集团,袁绍和曹操。袁绍的实力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于是袁绍决定进攻曹操,这就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官渡之战”。(教师提问)兵力微弱的曹操是如何应对势力强大的袁绍的呢?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自己的了解,为大家讲述官渡之战的过程。(学生讲述)袁绍率10万军队南下,主力直逼曹军所在地官渡,刚开始,双方互有胜负,实力较弱的曹操准备撤军,后来,曹操听取许攸的意见夜袭乌巢,烧毁了袁军的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失去粮草的袁军军心大乱,曹操乘机大举进攻,大败袁军,袁绍仓皇逃回河北,两年以后,袁绍病逝。(教师总结)官渡之战,以曹操的全面胜利而宣告结束,曹操以少胜多,出奇制胜地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这一战,使曹操最终在黄河中下游流域、当时中国最繁荣、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奠定了他无可争辩的统治地位。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官渡之战中,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学生根据课本讨论回答:①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政治优势)②经济上:开荒屯田.(一箭三雕:稳定了人口,保证了军粮,发展了社会生产)③军事上:军事才能出众.(个人才能)④用人上:重用人才(教师补充:曹操曾在《短歌行》中这样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刚吃了一口饭,听说有人才拜访,连饭都来不及咽下去,直接把饭吐出来,去迎接人才。而他自己在听说袁绍的著名谋士许攸归降自己后,高兴的连鞋都不穿,赤脚相迎,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十分珍惜和重用人才。)教师总结:结合以上措施,再加上官渡之战的胜利,北方最大的军阀袁绍被消灭,曹操逐步统一了北方。与此可以看出,官渡之战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过渡}207年,曹操在北征乌桓胜利归来的途中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此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教师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曹操当时的雄心壮志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统一全国。{过渡}当时南方有两个较大的势力集团,一个是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另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这就发生了人们所熟知的赤壁之战。2)赤壁之战:教师PPT播放曹、刘双方的路线图,并进行讲述:曹操率20万大军从新野挺进襄阳,此时刘备只有一万多人,寡不敌众,被迫撤向江陵,曹操唯恐江陵落入刘备之手,于是派轻骑兵抢先占领江陵,刘备被迫只能撤向夏口,由此看来刘备根本...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8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