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谈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兴趣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中心小学邹维芳为提高小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培养新世纪接班人,发展和提高我国的计算机技术和水平,目前,许多小学都陆续开设了计算机课程。小学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何上好小学计算机课成了学校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这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我作为计算机课堂教学第一线的一员,有幸能为探索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道路出一份力。以下,根据自己在几年来课堂教学中的经历,就提高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中的兴趣,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优化导语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学生的心理处在萌芽状态,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根据调查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计算机的新鲜、好奇而学的,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从而使导语成为一堂课成功的铺垫。小学生大多学知识都是热三天,短时的积极性很容易调动,怎样使学生长时间的、经常处于积极状态是很难办到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做到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导语。如在教学《初识windows98》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今天我们要去参观一个高级的饭店,请小朋友们要特别的注意老师介绍的'饭桌'上的一道道'菜'和放在桌子一旁的'菜单'。"也许听到这时学生还是有些疑惑"怎么,这可是电脑课呀!"但这就是传授知识的契机,正如古人说的: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听了老师的讲解你马上就会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这时电脑房鸦雀无声,无数只可求知识的眼睛盯着你,这时老师就可以把关于windows98桌面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语的设计是多样化的,一个好的提问就能激发学生无限的学习热情,如"你能让电脑为你唱歌吗?你能用电脑画画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扣住了学生的心弦,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总之,上课伊始,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就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二、从游戏引入新课,让学生自觉学习。从教育心理学讲,形象、直观的事物往往能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课寓于游戏中,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在学生浓厚兴趣的支持下掌握知识。学习指法是比较枯燥的,如果直接让学生练习,学生自然没有兴趣,而且强迫其练习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我在教学"指法"的过程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弹钢琴》,比赛谁弹的曲子最优美。学生在"弹钢琴"的实践中发现,要弹出一首好听的歌,必须先练好指法,这样,学生自然愿意去练习指法了,而且热情非常高。在练习指法时,我还自编了《十指操》。如:食指食指听口令,食指上跳TTT;食指食指听口令,食指旁跳GGG……在一句句琅琅上口的儿歌中,学生不但规矩了手指,还为盲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三、耐心指导,培养动手能力。学生层次不一,对教师所教的内容理解、掌握程度不一样,因此,在上机实习时,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个别指导,一旦发现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对基础好的学生,指导他们去探索掌握一些较深的、教学大纲上不作要求的知识,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通过上机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结合所教的内容布置课外上机作业,如查找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在大海中永生》中关于邓小平爷爷的资料。画一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