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主题:体积和体积单位课时:共8课时,第5课时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设计者:杨书敏/小里河小学目标确定的依据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探索并掌握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2.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课主要采取了小组活动的形式,来教学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教师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再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感知,建立常用的体积单位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最后让学生从教学活动中知道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3.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空间观念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比较生疏,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以及体积与表面积的区别等问题,都不易理解。为此要加强学生体积概念的认识。目标1通过试验观察法,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体积的意义。2通过小组学习的方法,能正确的说出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概念。3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评价任务任务1:同桌相互说一说体积的意义。任务2: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的物体。。任务3:对同学的板演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并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1初步感知,导入新你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答:听过)乌鸦刚开始的时喝不到水,为什么?然后想出了什么办法?最后喝到水了吗?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故事引入,感悟体积。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体积和体积单位环节2启发诱导,探索新知。1、学生实验(书本38页)“第一杯水不能倒入第二杯水中,因为石头占了一部分空间,所以无法全部倒入”2、比较观察观察: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不同”3、体积概念的引入。“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物体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体积与表面积的概念相同吗?为什么?4、体积单位的认识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出示两个长方体“怎样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要比较这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根据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想一想常用的体积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然后引导学生知道各个单位的字母表示方法)5、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1立方厘米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约为一个手指尖的大小1立方分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约为一个粉笔盒的大小1立方米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6、再次感觉体积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一个粉笔头的大小是1立方厘米,同学们请估计出身边体积是1立方厘米。一个粉笔盒的大小是1立方分米,请同学们用手捧出1立方分米大小的物体。利用身体估摸1立方米的大小。学生能说出体积的概念,并会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积分别是1立方厘米、1立方粉米、1立方米。环节3巩固练习,拓展新知。1、书本40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2、书本40页的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根据是什么?进而使学生深化对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的意思的理解。3、练习七的第3题。有针对性地提问,查缺补漏。提示:本题无论怎么摆,新组成的长方体是由9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那么它的体积是9立方厘米。4、练习七的第4题。把物体体积的大小联系到生活中。5、请选择正确的单位填空。(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一块砖头占空间是()数学课本的体积是300()一粒黄豆体积大约是0.25()一间教室的体积是200()环节4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至少能说出一方面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