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材分析:这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它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课文是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介绍和说明的。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写海面主要通过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它的美丽;海底主要写水产资源,突出其富饶。西沙群岛的海里有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通过总分总的写法,突出其鱼的品种多、数量也多并引出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感叹。写海滩则突出贝壳的“千奇百怪”和海龟的“庞大”、“有趣”。写海岛是围绕“鸟的天下”来写的。又运用总到分的写法,使人确信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进一步表现西沙群岛的富饶可爱。最后写西沙群岛将会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本文在写作上的第一个特点是首尾呼应。第一自然段写出西沙群岛地理位置的重要和它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第七自然段则写西沙群岛将变得更加美丽、富饶。第二个特点是用词准确,些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写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写大龙虾“全身披甲”“威武”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能通过提前预习把一些常见字,简易字记下来,对于一些意思较简单的词语也能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来进行解释。在阅读方面,学生能通过反复朗读,读通句子并了解文章的大意。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认读岛屿、山崖等10个生词。2、会写“威武”这两个个生字。3、通过读课文,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4、初步感知用总—分—总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积累并尝试加以运用。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难点:围绕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懂得作者是如何围绕重点句把文章写具体的,积累并学习仿写。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风光图片或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谈话:孩子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儿?用一、两个词说说那个地方给你的感受。(表扬声音洪亮的孩子。)出示中国地图。我们的祖国处处有迷人的风景。出示苏州杭州的图片。这是苏州杭州,人们都说它美得像天堂,所以有句谚语:出示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让孩子读。出示峨眉和三峡的图片(依次出现),分别感受峨眉和三峡的特点。出现“峨眉天下,三峡天下。学生口头填空。出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读一读。小结:出示四句谚语。孩子们,这些谚语描述了祖国美丽的风光。休息一会儿,准备上课。一、解题出示:中国地图渐变成西沙群岛全图T:“在祖国的最南端,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岛屿,像无数颗珍珠嵌在祖国美丽的南海上。今天,我们就要来到这里,让我们一齐走进(手指题目)”,齐读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1)T:老师想听听同学们读这个词。(指“饶”词语要连读)(你的翘舌音读得真准确,来我们齐读课题)(2)再齐读课题。二、学习字词:1、检查生字新词T:昨天,大家都预习了生字、词,你们都会认了吗?(字卡出示词语:岛屿等)T:来,我们开开小火车。(生读一个读对了,其他孩子跟读一遍。读错了,帮助纠正读音。)(鸟的鼻音读得真好。祖的平舌音读的真准···)岛屿山崖产卵渔业工人栖息鸟粪祖祖辈辈拣不完威武海参T:(读到海参一词时)提示:海参的参,在这里读作“shen”它表示海底的一种产物。还有一种药材叫做,人“参shen”。同学们,当它组成海参、人参这样表物产的词语时,它就读作“shen”。T:它的另一个读音是——can.T:为它组组词。(参加、参与···)当它组成“参加、参与”这样表动作的词语时它就读作can了。T:(出示“拣”不完)同学们请观察这个拣字的右半部分,说说哪最容易出错?(关键笔画是横折钩,不是东字)(师评:要是注意了关键笔画的书写,就能把字写正确了。)T:这个字(出示:捡不完)也读作jian.虽然两个jian字的读音是相同的,但意思却有所不同。这个捡是指?捡:(教师可做动作帮助理解)是指从地上拾起来的意思。T:那第一个拣在课文又是什么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