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三打白骨精学校: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课型:阅读课授课时间:2015.3【教材分析】《三打白骨精》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学期教材第三单元的一篇叙事性课文。课文选自我国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根据《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的故事,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课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又是学生所熟悉的故事题材,适合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进行简要的复述训练。教学本课本课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关注那些书面语言味道较浓、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词语。因为由白话文阅读到文言文的阅读首先遇到的障碍就是词语理解的问题。比如在本课中出现的“造化”、“不胜喜欢”、“径直”、“不由分说”等等。二是从内容和形式上初步感受小说这种体裁的结构特点。小说至少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它有虚构的情节;第二是它有典型的人物塑造;第三是它有精彩的场境描写。以上这三点都在这篇课文中表现得明显而精彩。三是体会本课是如何表达的。这一课最明显的有两条,一条是白骨精的三变和孙悟空三打这一大致相同的情节,在课文中却写得跌宕起伏、极富变化,丝毫没有重复、拖沓的感觉。二是对人物的描写与他们之间的关系处置得恰如其分。写白骨精突出了一个“诡”,写悟空突出了一个“斗”,写唐僧突出了一个“愚”,写猪八戒突出了一个“贪”。写白骨精的“诡”,就使得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不被表面现象迷惑的形象更加地突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3.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的不同之处。体会孙悟空坚定、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4.细读课文,理解课文是怎样写孙悟空打白骨精的过程的。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重点】比较三次怒打白骨精所用语句的不同。体会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破敌人诡计的斗争精神。【教学难点】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词语,选择恰当的句式,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准备】自主阅读《西游记》的青少年版【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本文环境描写、情节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体会白骨精的贪婪、诡计多端的性格特点。【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听写生词,写完后请对照课文自主修改,订正两遍。12.阅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填写表格。书名朝代作者其中两个故事名3.我知道的《西游记》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提到《西游记》我的脑海中就出现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概括他的主要故事和精神品质)4.选择正确的字音。蛤蟆(hámáháma)蒙(mēngméng)骗抡(lūnlún)起拎(līnlīng)了一罐斋饭5.理解词语(若有字带点,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不胜欢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斋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蒙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咒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写一写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运用“课题扩展法”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讲清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预习课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不懂的,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资料链接:了解作者:吴承恩(约1500-约1582),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