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改造工作计划*县县城是世界名塔——*县木塔所在地,人口10万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旧XX县区面积1.5平方公里。为了改变旧城衰落面貌,改善旧城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善木塔周边环境,建设旅游文化名城,*县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起采取“政府组织,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依法公开”的办法全面改造旧城,通过改造,再现*州古城风貌,建成商贸旅游中心。旧城改造一期工程范围为南街、西街、环城西路及这些街道所辖的“u”字型区域,规划占地面积17.61万平方米,房屋拆迁面积10.52万平方米,涉及房屋产权户853个,居住户1125户,人口3806人,房屋5849间。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旧城改造完成了房屋调查、《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招商工作,完成了733户拆迁任务,拆除面积达9.96万平方米;1-3标段的建设施工全面铺开,总投资1.3亿元,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5500万元,住宅楼及南街商用楼基础工程全部完成,有的已建到二层,旧城公建开始建设,与旧城改造配套建设的集中供热项目、西苑小区建设已竣工投入使用。纵观旧城改造工作,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注重规划,指导改造。投资100万元编制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经过知名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反复论证,确立了以木塔为核心,以佛教文化和辽金文化为内涵,以塞北风情为特色,以开发保护并重、旅游商贸并举为目标的规划指导思想。二是让利于民,推进改造。结合*县实际,制定了“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安置补偿办法,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支持。三是规范程序,依法改造。从规划的制定到房屋拆迁计划的确定,从公开招商到安置补偿等,各项工作都严格按法定程序进行,依法就是办法,推进了改造。四是创建和谐,合力改造。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指导、思想疏导、惠民利民等实实在在的方法,形成“民呼我*、我召民动”和谐互动的改造工作势头,改造进展十分顺利。一期改造工程完成后,将恢复建设两处标识性建筑,建成第1页共22页七个封闭住宅小区和五条特点不同的商业街区。届时,一个古韵新姿、旅居最宜、人居最优的塔乡家园将展现在人们面前。*县*年旧城改造情况去年,我县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推进五大创业工程,实现全面振兴目标”的发展战略,把旧城改造摆上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顺乎民意,合乎民心。今年,旧城改造全面铺开,在短短的半年当中,阶段性成果一个接着一个,始终保持了蓬勃发展的势头。现将我县旧城改造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县县城是世界名塔——*县木塔所在地,人口10万人,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县城轮廓比较清楚,以新建路为界,南为新城,北为旧城,东西关以内都是旧城,面积1.5平方公里,有2800多个院落(包括单位和个人),3800多户居民。为了改变旧城衰落面貌,改善旧城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善木塔周边环境,建设旅游文化名城,县委、县政府决定从今年起采取“政府组织,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依法公开”的办法全面改造旧城,通过改造,再现*州古城风貌,建成商贸旅游中心。旧城改造一期工程范围为南街、西街、环城西路及这些街道所辖的“u”字型区域,总占地面积17.61万平方米,房屋拆迁面积10.78万平方米,涉及产权户853户,居住户1125户,人口3806人,房屋5849间。总规划建筑面积18.88万平方米,其中商用6.08万平方米,住宅12.8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了旧城房屋调查,《旧城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旧城一期工程前三个标段建设的招商,旧城改造重大事项决策和大量的拆迁工作,全面进入建设施工阶段,与旧城改造配套建设的集中供热项目、西苑小区建设紧密跟进。二、主要措施1、民呼我*,决策改造。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县旧城基础设施几乎没有,旧城居民吃水难、排水难、行路难,居民怨声载道,意见很大。旧城房屋破败不堪,与举世闻名的*县木塔形成极大的反差,给观光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改造第2页共22页旧城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县委、县政府决定顺*民意全面改造旧城。然而,旧城改造工作难度相当大,难就难在了县级财力弱,改造投入大;难就难在了涉及群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