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教学简案学校四中小学部主备人邢凤教材分析《爱心树》是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创作的一部轰动世界文坛的经典作品。文章向我们讲述:大树给予男孩成长中所需要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图一丝一毫的回报;男孩从大树的身上享受着一份又一份的快乐与幸福,直到风烛残年,身心俱惫,仍然可以在仅剩的老树墩上休息……作者用简单的线条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创作了一则生活寓言——这则寓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故事情节简洁,却给我们留出广阔的想象空间;拥有丰富的可开掘的素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教学重点根据图意开展想象并能流利表达。教学难点理解故事主题并能在阅读、创编中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碰撞与交流,实现自我教育。教具绘本《爱心树》、教学课件。学具绘本《爱心树》课时二课时课型阅读欣赏课程序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封面,猜测故事。欣赏封面,猜测故事。引发学生对这本书的阅读期待,激发他们极大的读书欲望。阅读想象(一)感受快乐。(二)品味“给予”。想象第一部分。阅读、想象、思考。设计一个看图说故事的环节,可以让孩子观察得更仔细一些,对孩子的想像及表达能力的培养也大有好处。讲述故事,边读边思边想象,丰厚绘本内容。记录感受教师读文。记录感受。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碰撞与交流,实现自我教育。1板书设计爱心树边读边思想象记录感受教学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