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长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二、教学重、难点1、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气势雄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三、教学课时:两课时四、课前准备:教师:挂图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五、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明确本组学习内容及要求。2、师:同学们,你们对长城有哪些了解?3、那么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游——长城,一起去感受、去体会、去赞美——长城。揭示课题。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2、学习字词。3、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4、查找有关资料。三、小组交流:1、小组检查生字词。崇山峻岭盘旋嘉峪关城砖相隔屯兵堡垒打仗扶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字音难点:嘉jiā峪yù屯tún魄pò字形难点:嘉崇隔2、组内轮读课文。3、小组交流:课文介绍了长城的哪些方面,是怎样介绍的。四、展示释疑:1、小组展示课文朗读,其他小组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学生交流汇报,理清课文思路。教师板书:远看近看联想赞叹2、再读文章,理解内容1,学习第一自然段。(1)、出示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长城很长、很宽、雄伟壮观)师:这张图是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的呢?(远处),刚才同学们的描述各有特色,那么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请大家齐读第一段。(2)学生朗读第一段。说说远看长城是什么模样的,它的特点是什么?明确:长:——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师:这是一个(比喻句),这个句子把长城比做什么?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明确:把(长城)比作(长龙)。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板书:长——长龙)师:作者还使用了两个成语:“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板书:曲——蜿蜒起伏)想一想:“蜿蜒盘旋”通常是用来形容蛇的,作者为什么要说是想龙呢?明确:长城和巨龙有的相同点。例如:都很长,蜿蜒曲折,年代久远,雄伟,都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这样比喻更显示了长城的气魄雄伟。(3)又读第一段,读出长城的气魄雄伟。“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是抓住长城的“长”这一特点来写,请问同学们谁可以用具体数字又快又准的告诉老师长城到底有多长呢?——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板书:一万三千多里)(4)齐读:读出长城磅礴的气势,感受长城的长。2、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1)出示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石条、坚固的城墙等)(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段讲了长城的特点是什么?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建筑呢?学生回答后,明确:特点是高大坚固,介绍了长城的城墙、垛子、城台。板书:高大坚固城墙、垛子、城台(3)讨论:这段中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长城的构造的?引导学生明白是先整体、后部分的说明顺序。板书:整体部分(4)学生再读第二段,图文对照,看看长城各建筑的特点、作用。教师指导归纳出高大坚固——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宽:五、六匹马可以并行——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请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和理解,画出长城的结构。如图:(5)让学生就这一段内容发表感想,体会长城构造科学,利于防守。齐读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城的特点。(万里长城永不倒)五、拓展延伸:1、放映、观看长城视频,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长城的图片、诗歌、文章等。六、巩固反馈:1、这节课我们体会到长城无论远观还是近看,都各有千秋。当作者见到这雄伟的、气势磅礴的长城,他思绪万千。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想了什么,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2、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整理有关长城的资料。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